高盛建議減配新興市場的邏輯
2014-01-10   作者:余豐慧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近日,華爾街最大的銀行&&,2013年新興市場資産不景氣,這種疲弱態勢將進一步延續到2014年。高盛集團建議投資者在發展中國家減少三分之一的投資,並危言聳聽地預測,這些國家的股票、債券和貨幣在未來的10年內 “表現不佳”。摩根士丹利預測巴西雷亞爾、土耳其里拉和俄羅斯盧布在2013年貶值17%後,跌幅將繼續擴大。這些預測,一個目的就是“忽悠”投資者減配新興市場,撤回到美歐發達經濟體本地投資。

  2008年金融危機首當其衝的是美歐等發達經濟體,但受衝擊最大、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卻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在金融危機過去5年之後,美歐特別是美國經濟已經出現了明顯復蘇跡象,而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卻有越陷越深之勢,至今危機影響猶在,經濟仍在低谷徘徊。同時,經濟金融風險亦越來越敏感。

  所謂新興市場,是指那些允許外國投資進入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一個深刻教訓是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亞洲金融危機。那時,發達經濟體的投資者將其投資轉向國外,以追求比在國內更高的投資回報率;而新興市場迫切需要得到這些投資以利於開展各種開發項目,因而也十分歡迎這些外國資金流入本國。

  當時,從泰國到南非,各種貸款和資産性投資都增長得很快。隨着新興市場的不斷成長,一切看上去都似乎相安無事。但隨着投資增速減緩和一系列銀行危機事件,鉅額短期資金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紛紛外流。數額巨大的銀行貸款都需要按時償還,最終導致這些國家的貨幣供應量急劇上升。

  由於這些國家中大多數都實行固定匯率制度,因而只能依靠拋售外匯儲備進行干預,直到幾乎耗盡。許多國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以期獲取所急需的短期資金,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他們必須採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而這會導致這些國家的商業和經濟出現急劇的衰退,最終爆發亞洲金融風暴。

  到2000年,大多數國家經過減緩産出增長、降低實際工資、重新安排債務以及貿易順差等調整措施,終於從危機中恢復過來,重新開始經濟增長。但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病毒只不過是處於一種休眠狀態,他們在靜悄悄地等待着下一輪投機熱潮的出現。

  這種投機熱潮的危害性很快就釀造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必須看到的是,正是從亞洲金融風暴中抽身的發達經濟體投資投機資本回到本地區後,不改興風作浪的本性,最終從發達經濟體引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危機過後,發達經濟體經濟處於低迷狀態,投資投機機會減少,投資者和投機者又轉向新興市場,以追求比在國內更高的投資回報率。一個軌跡是,發達經濟體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對本地經濟影響,實施了一輪又一輪的寬鬆貨幣政策,而大肆放水的貨幣在本地很難尋找到投資投機機會,都溢出到新興市場經濟體投資甚至投機。其中一大部分是短期資本的投機目的。

  當這些海外投資或者投機資本看到新興市場被炒作投機的泡沫風險很大,自己已經賺得盤滿缽滿,而發達經濟體的本土經濟復蘇、投資機會出現時,就會果斷撤離新興市場,使得新興市場各种經濟金融風險凸顯甚至爆發危機。隨着美聯儲量化寬鬆的逐步退出,發達經濟體資本撤離新興市場的幾率在增大,高盛、大摩等海外投行就是基於此而建議投資者減配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體國家特別是外匯儲備大國的中國一定要密切關注投資者減配和撤離新興市場帶來的風險,要有預防包括房地産泡沫等被刺破爆發金融動蕩的預案和對策。

  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儘管開放經濟帶來了許多益處,但若開放過度,特別是對短期資本流動不加限制,很有可能會招致投機者的攻擊。因為所有被投進去的東西,投資人隨時都有可能回收和撤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高盛預計美明年通脹率將升至2% 2013-12-27
高盛預計美聯儲下周不會縮減QE 2013-12-16
高盛看好明年A股走勢 2013-12-13
高盛看好明年A股 提示四大主題投資策略 2013-12-07
高盛尚不會離開倫敦金融城 2013-12-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