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資金減配新興市場風險值得警惕
2014-01-10   作者:余豐慧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余豐慧

  據媒體報道,高盛、小摩等國際投行日前紛紛建議減配新興市場。原因在於去年新興市場資産的不景氣,疲勢將進一步延續。高盛更是危言聳聽預測,發展中國家股票、債券和貨幣在未來的十年內“表現不佳”,建議投資者減少三分之一的投資。摩根士丹利預測巴西雷亞爾、土耳其里拉和俄羅斯盧布在2013年貶值17%後,跌幅將繼續擴大。這些危言聳聽的預測,一個目的就是勸告投資者減配新興市場,撤回到美歐發達體本地投資。

  2008年的金融危機首當其衝的是美歐發達體,但是受衝擊最大、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卻是新興市場體。在金融危機過去五周年之後,美歐特別是美國經濟已經出現了明顯復蘇跡象,而新興市場體國家貌似越陷越深,至今危機影響猶在,經濟仍在低谷徘徊。同時,經濟金融風險越來越大,越來越隱現出爆發的苗頭。

  外資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最嚴重的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後期的亞洲金融危機。起初,發達體的投資者將其投資轉向國外,以追求比在國內更高的投資回報率,而新興市場迫切需要得到這些投資以利於開展各種開發項目,因而也十分歡迎這些外國資金流入本國。1990年代,從泰國到南非,各種貸款和資産性投資都增長很快。隨着新興市場的不斷成長,一切看上去都似乎平安無事。但是,隨着投資增速減速和一系列銀行危機事件,鉅額短期資金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韓國紛紛外流,本幣需求減少,外匯需求急劇增加,由於這幾個國家中大多數都實行固定匯率制度,因而只能依靠拋售外匯儲備進行干預,直到幾乎耗盡。許多國家向IMF求援,以期獲取所急需的短期資金,而IMF要求他們必須採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而這會導致東亞各國的商業和經濟出現急劇的衰退,最終爆發亞洲金融風暴。

  到2000年,大多數國家經過減少産出、降低實際工資、重新安排債務和積累貿易順差等調整措施之後,終於從危機中恢復過來,重新開始經濟增長。但國際金融的病毒只不過是處於一種休眠狀態,它們在靜悄悄地等待着下一輪投機熱潮的出現。這種投機熱潮的危害性很快就釀造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危機過後,發達體經濟處於低迷狀態,投資投機機會減少,投資者和投機者又轉向新興市場,以追求比在國內更高的投資回報率。一個軌跡是,發達經濟體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對本地經濟影響,實施了一輪又一輪長久的超寬鬆貨幣政策,而大肆放水的貨幣在本地很難尋找到投資投機機會,很多溢出到新興市場進行投資甚至投機,其中大部分是短期資本。當這些海外投資或者投機資本看到新興市場被炒作投機的泡沫風險很大,自己已經賺得盤滿缽滿,而發達體的本土經濟復蘇、投資機會出現時,就會果斷撤離新興市場,使得新興市場各种經濟金融風險凸顯甚至爆發危機。隨着美聯儲量化寬鬆退出,發達體資本撤離新興市場的幾率在增大,高盛、大摩等外海投行就是基於此而建議投資者減配新興市場的。

  新興市場體國家特別是儲備大國的中國一定要密切關注投資者減配和撤離新興市場帶來的風險,要有預防包括房地産泡沫等被刺破爆發金融動蕩的預案和對策。

  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儘管開放經濟帶來了許多益處,但若開放過度,特別是對短期資本流動不加限制,很有可能會遭致投機者的攻擊。所有被投進去的東西,投資人隨時都有可能回收和撤出。這就可能釀成金融危機和銀行危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海外資金加速涌入中國 2013-11-11
海外資金看好A股復市行情 2013-10-08
海外資金現回流跡象 A股港股有望獲提振 2013-08-20
海外資金做空無礙股市技術性反彈 2013-05-10
A股將納入國際基準指數 引導海外資金投資 2013-04-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