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奪命快遞”曾擦肩而過
2013-12-23   作者:斯涵涵(財經評論人士)  來源:國際金融報
分享到:
【字號

  11月29日,山東廣饒縣一劉姓居民在收到網購的一雙鞋子幾小時後,出現嘔吐、腹痛等症狀,當天因搶救無效死亡。據診斷,劉某死於氟乙酸甲酯中毒。經過調查,“奪命快遞”涉案包裹在沙洋縣收寄,由圓通網絡經武漢中轉,在發送到山東濰坊的過程中發生泄漏。導致1人死亡、9人不同程度中毒。目前,涉案寄件人已被刑拘。

  當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網購成為普遍行為的時代,網購一雙鞋,丟掉一條命,“奪命快遞”讓人無比震驚和憂慮。

  首先,寄件人罪責難逃。《郵政法》和《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快遞服務網絡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並公布了禁止寄遞物品的目錄。但該公司宣稱該物品無毒無害,事發後又稱該液體為氯乙晴,對人體危害較小。最後才告知真相,可見其存在惡意隱瞞事實的故意,涉嫌危險物品肇事罪。

  其次,快遞公司的安全監管刻不容緩。近幾日的報道中對泄漏原因都用“種種原因”,語焉不詳,其實這是導致快遞奪命的直接原因。發件人熊興化工有限公司以前投遞過兩次都“沒事”,那麼這次是如何洩露的亟待查明,是發件人改換了包裝還是快遞公司野蠻拆卸?尤其是,圓通公司5名工作人員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公司沒有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當地郵政管理部門報告,明知是“問題快遞”卻還要投遞,該公司此舉一來是想掩蓋已經發生的洩露及不適狀況,二來不想因此失去客源,其中固然有着聽信一面之詞的僥倖心理,更關鍵原因在於對法律的漠視以及快遞業的無序競爭。

  拼速度,搶市場、高價挖員工,壓價搶客源……快遞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加之以往飽受詬病的“暴力分揀”、“郵件盜損”等陳舊問題,快遞行業亂象紛呈。利益最大化的單一指引下,規範管理、服務水平、安全監管等明顯缺位。

  此外,監管部門也難辭其咎。圓通速遞官網稱收件人員按照公司制度對該物品進行了驗視。值得注意的是,氟乙酸甲酯不屬於《危險化學品名錄》,雖然國家郵政局《禁寄物品指導目錄及處理辦法(試行)》第一條第四項中提到各類易腐蝕性物品(如有機溶劑)不得寄遞。但具體承辦人員如快遞員如何憑肉眼判斷此類物品是否有毒有害?可有權利拒收?而嚴格執行收寄驗視,寄件人隱私和貨物安全如何保證?圓通速遞有沒有承運危險品(或表面上無毒無害物品)的資質?諸多疑問希望隨着有關部門的緊急排查和大力規範,給出一個嚴格詳盡的指導方案。

  “奪命快遞”,一死九傷,給蓬勃發展的快遞行業敲響警鐘。正是因為寄件人、快遞公司、監管部門的重重失守,才導致悲劇的發生,而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奪命快遞”曾與公眾擦肩而過?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奪命快遞”背後分工困境須正視 2013-12-23
大而不強 國內快遞業深陷同質化競爭 2013-11-18
四大民營快遞企業“雙十一”業務量首次進入“千萬級” 2013-11-13
【輕鬆一刻】選快遞 2013-11-11
中國快遞協會:雙11快遞包裹總量將超3.23億件 2013-11-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