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的快遞行業,讓人們見識到了這其中的野蠻。
在山東濰坊,圓通速遞的工作人員在卸載快件時發現液態化學品泄漏,48個小時內先後導致5名工作人員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然而,泄漏發生以後,圓通並沒有向當地郵政管理部門報告,而是自行對疑似污染快件隔離,並將同一車次的其他快件先後投出,導致多名收件人身體不適,並造成一人死亡。
電商為快遞打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市場豁然開朗,快遞企業都忙着跑馬圈地,先把市場份額佔住,再想著服務體驗的事情。蘿蔔快了不洗泥,加盟網絡不挑不揀,可不一個個都變成了水泊梁山,既招安了好漢,也招安了偷雞賊。在此之前,快遞行業就屢屢成為過街老鼠,監守自盜、暴力分揀、倒賣個人信息,樣樣衝擊着人們的心理底線。每一次都憤怒聲討着“是可忍孰不可忍”,每一次都被更低的底線調戲得啞口無言。直至出了人命,底線已硬着陸了。在一定程度上,這跟當年摻着三聚氰胺的奶粉吃出了人命一樣,都是不能接受的行業底線。
那一次,被三聚氰胺捲入最深的三鹿倒地。同樣是出了人命,圓通速遞似乎還能不緊不慢地説着片兒湯話。對寄件企業大加鞭撻,要用法律討個説法,對自己的失誤和違規則惜字如金,好像自己也是受害者一樣。
圓通出事了,並不意味着其他快遞企業就是安全的。據央視報道,其記者昨日發現一本上述涉案寄件企業自今年6月起快遞的登記,其中記錄超20次,包括11月底寄往山東濰坊的樣品。快遞公司也不只圓通一家,還包括申通、韻達、德邦等。也就是説,這幾家快遞企業不過是有些運氣,沒有輪上俄羅斯轉盤。
昨日,國家郵政局發出緊急通知,決定自即日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一次落實收寄驗視制度專項整治活動。我們不能説運動式執法有多麼不好,運動式執法總比靜默式執法強。只是,緊急通知裏所説的收寄驗視制度,在《郵政法》和《快遞市場管理辦法》裏寫得清清楚楚。法律尚且能夠被執行得形如一紙空文,一次專項活動的效果,更多地是平息人們對於郵政監管部門不作為的質疑。
野蠻生長,必有其不規範的地方,之所以在中國改革的過程中贏得些許同情和叫好,蓋因其力求以創新繞過管制。在現有的監管法律面前是顯得“野蠻”,但是這種對監管松綁的推動卻惠及很多人,互聯網金融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但是,野蠻相對應的是管制,而不是底線。如果野蠻生長以至失控,變成了草菅人命,那就必須停下來反思,將其納入到法治軌道,而不能一味拿着創新和活力來當擋箭牌。而作為郵政監管部門,其最重要的職責在於維護市場法治秩序,規範市場環境,而不是忙着為自己的企業設租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