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退改革要打撈沉沒的聲音
2013-12-12   作者:熊志  來源:長江商報
分享到:
【字號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表態,我國將以“一年提高幾個月”的推進方法,採取漸進式的方式延遲退休年齡。

  作為一種過渡性方案,漸進延退的思路值得肯定。但也得看到,之於存在已久的養老雙軌制,在改革力度上必須有大刀闊斧的決心,盡快斬斷雙軌制呈現的制度性不平等。

  改革的公平性,還應該反饋到延遲退休具體的制度設計上。胡曉義透露的延遲退休思路中,漸進式的體現之一,便是先從退休年齡最低的群體開始,逐步擴展到各類群體。根據現行規定,男50歲和女45歲是目前的最低退休年齡,但這些群體往往屬於體力勞動者,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如果這個群體成為延退先行者,改革是否有捏軟柿子的嫌疑呢?

  如果只是以現有的退休年齡為標準,分群體執行延遲退休,對體力勞動者恐非利好。這種不利不僅僅意味着率先延退對其身心的衝擊,更在於,相較於腦力勞動者,這一群體在話語權上不具備任何優勢,他們對於漸進延退方案具體設計的影響力有限。在當下延退討論的話語格局中,聽不到他們旗幟鮮明的聲音,並不意味着他們讚同延遲退休,也不意味着他們自願充當率先垂範的被改革者。

  延遲退休的爭議有過多輪,但那些在馬路上、在工地上、在機器邊揮汗如雨的體力勞動者,他們的聲音一直處在缺席狀態。當然,專家學者和媒體中,為他們代言發聲的不在少數,但理想的改革博弈狀態下,他們當然不應該被代言,他們應該有自己的聲音、態度和立場,能夠獨立地參與到決策之中。但目前為止,這種開放性的決策參與機制尚未形成。

  延遲退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具體的落地過程中如何體現這種重要性?是在眾聲喧嘩中閉耳塞聽,還是充分打撈沉沒的聲音?值得一提的是,開放性的參與機制不只能夠讓改革收穫廣泛認同,還能夠培育社會中各階層民眾的公民氣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退休年齡最低群體或首先延退 多為重體力勞動者 2013-12-11
胡曉義: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符合我國實際 2013-12-10
人社部確認我國將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 2013-12-10
人社部確認我國將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 2013-12-10
英國將在2040年代末把退休年齡進一步推遲至69歲 2013-12-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