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改革”力度肯定大於市場預期
2013-12-11   作者:錢塘人(上海 學者)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本週以來,上海資本市場再次強勢傳言:借三中全會《決定》之東風,新版上海國資改革方案在經歷數年的反復推敲、增補後終於最後敲定成文,最快將在下周向社會公布。與此同時,如果一切順利,深圳、重慶等地甚至更多計劃單列市和部分地級市的國資改革方案,也將趕着馬年早春的腳步陸續公布實施。受此利好消息激勵,滬深兩市國資國企上市板塊多數個股股價集體上行。

  三中全會《決定》把新一輪國資改革定義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其最大政策亮點是允許民間資本參股國資投資項目,抑或通過資本市場公開操作,直接參股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也可攜資參與國資與國企重組,攜手做大國有經濟蛋糕,共同分享國資保值增值和國企發展之紅利。這為早就意欲借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轄地國資國企的地方政府吃了一顆不可或缺的政策定心丸。

  並非筆者盲目樂觀,當下國資國企面臨的改革態勢是,既萬事俱備,亦東風吹拂,惟一的懸念是實際操作是否能做到既穩妥還規範,真正達到市場所有參與者的共贏。上海是地方國資國企重鎮,僅上海國資委系統在上交所範疇之內,由上海國資委監管的A股上市公司就達66家。至於尚未上市重組的由上海市國資委管轄的上海國資國企,無論數量及經濟産出總量在上海經濟總盤子中,均處於舉足輕重之市場地位。從上海到全國,改革開放以來已前後經歷三輪國資國企改革,相對於前三輪改革,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無論是決心、力度還是操作空間,都是前三輪所無法相比的。

  經前三輪國資國企“淘汰型改革”,眼下留下來的國資國企總體上體質較為強壯,産業優勢相對明顯。若前三輪國資國企改革多多少少以“卸包袱”為目標,帶有較鮮明的被動改革色彩,那麼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則是主動出擊,以“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撬杠,力求把已大體“長胖”的剩餘國企進一步做“結實”。

  這個判斷是否靠譜,筆者以為仍拿上海説事最有代表性。眼下,上海66家國資國企A股上市公司,已有六成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市場關鍵行業和領域。下周行將公布的上海國資改革方案,擬通過未來數年的持續努力,進一步推動上海市國資國企向戰略性産(行)業集聚,最終實現80%集中度之新目標。

  識者所知,目前全國國資國企分佈於中央、省(區市)、市、縣四個層級。從現狀看,央資央企的資産證券化程度最高,省區級次之,市級更次之,到了縣級,國資國企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務譬如水、電、氣、公交領域,所佔比例已經很低,因此,縣級國資國企已不是新一輪改革之重點。而作為其中的共性:國資中的央資、省資、市資,則主要集中於三級政府的投融資平台進行資本運作,這是此輪改革的主要發力領域。正因為如此,各地的改革方案都以“國資改革”冠名,而不以“國資國企改革”冠名,以進一步凸顯改革之重點。

  不可否認的是,國資國企的現存領域及存量佔比,各地的差異顯而易見。但這並不改變上文所作總體性概析的客觀性。鋻於上海國資國企在中國的標杆地位,分析此輪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的思路、重點和目標,大體可以涵蓋全國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可能方向和普遍的操作套路。

  完全可以這麼説,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箭已上弦不能不發,但剩下的兩個問題卻必須提及、正視和預防:

  第一,如何防止哪怕盡量減少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産的“跑、冒、滴、漏、截”?這個難題在前三輪同類改革中帶有相當的普遍性。此輪改革能否有效避免這類痛心現象重演,將直接關乎社會輿論對改革的評價與認同。第二,未來一段時間,當大量的國資國企以多種形式公開掛牌出讓一定比例股權時,面對資本市場之“目不暇接”,欲參股的民資民企,該作何精當選擇以避免投資失敗?這一焦慮一方面須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政府監管來緩解,但更關鍵的是要靠投資者擦亮眼睛“精挑細選”,這就涉及民資民企對擬投資對象的認真研判,相關功課從現在起就該認真加以準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各地國資改革新戲鳴鑼 上海方案有望下周亮相 2013-12-10
國資改革:學習匯金好榜樣 2013-11-28
上海新一輪國資改革方案或12月初公布 2013-11-26
國資改革方案分類監管將成重點 部分央企有可能分拆 2013-11-04
上海國資改革將聯動自貿區建設 本地國企獲厚望 2013-10-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