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治理以政府決心換公眾耐心
2013-12-10   作者:肖暢  來源:長江日報
分享到:
【字號

  最近一週以來,一場罕見的大範圍霧霾籠罩着我國,已陸續有25個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現霧霾天氣,覆蓋了我國將近一半的國土。中國氣象局的數據顯示,自我國有PM2.5記錄以來,2013年的霧霾天氣格外嚴重,全國平均霧霾天數為52年來之最,13個省市創下了“歷史紀錄”。

  近些年來,一旦入冬,霧霾天氣幾乎“定時”出現,而且更加惡化,覆蓋面不斷擴大。此前,我們只是經常聽説哪出現了霧霾天氣,哪的數據又“爆表”了,今天,一個個城市幾乎同時“爆表”,霧霾的籠罩下,似乎沒有哪個地方可以倖免。關注霧霾的視角,也不再局限以城市為單位,現在是以大區域乃至全國為單位。如果説霧霾是一場災難,那麼我們在這場災難中已經無處躲藏,無可逃避。

  目前,各地啟動了應急方案,停工、停課、臨時減排等等,無不充滿了緊張與凝重的氛圍。非應急的層面,國家已有空氣治理的十年規劃,基本目標是力爭十年消除重污染。總之,應對霧霾的各種努力中,我們看到了政府的重視。但是,短期的應急只是盡力降低霧霾帶來的侵害,長期的努力又非一日之功,如果説根治霧霾、改善空氣質量更需要時間去等待,那麼公眾還剩下了多少耐心?

  某種程度上,霧霾治理只是一種補救,即便如此,思路轉變上還曾經一度的要緊不慢。PM2.5的概念剛出現時,曾經面臨是否接受的問題,要不要將其納入空氣監測的指標體系中,還曾面臨着一些地方阻力。PM2.5來自哪?有汽車尾氣説,有油煙説,有煤炭説,等等,説起來也都是源頭,但在重度污染源的討論上,總是被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轉移視線。甚至,理論研究與共識還不明朗的情況下,一些政策已經調整,起初,矛頭就首先對準了汽車尾氣,依據雖然不少,但總給人以避重就輕的印象。環境治理不見真刀真槍,模糊了決心與態度,公眾對環境改善的耐心也一點一滴流失。當前霧霾天氣中,人們有各種無奈和調侃的表現,與其説是人類面對天氣的自然反應,不如説是面對環保現狀、環保決心的不滿。


  環保治理不力,很難説是政府能力有限。在很多複雜的領域,政府往往表現出很強的行事能力,搞開發、做項目、設定GDP目標等等,有計劃,有指標,命令可以層層下達,壓力可以逐級施加,無不是言必行、行必果。相比而言,保護生態環境更像是一種原則性的努力,即使是有計劃、指標,也多是減少排放、減少能耗、減少污染方面做文章,很難看到一種決心,譬如説要讓空氣還原到何種程度,要讓水清澈到何種地步。環境保護從理念的時興,到經濟轉型、生態文明的全面提倡,已有時日了,但直到今天,我們更多地停留在減緩污染進程的層次,還沒有真正進入到改善環境的階段。

  霧霾一天天的嚴重,空氣質量一天比一天糟,在霧霾大範圍覆蓋、創下“歷史紀錄”的今天,我們有必要意識到,環境治理已是時不我待,幾乎沒有退守的餘地。與此相應,政府宣示環保決心的機會,環境治理髮力的機會,向公眾爭取信心、耐心的機會,也不會無限多。當前,政府必須要拿出最大決心,爭取環境治理的時間與空間,換回公眾等待環境改善的足夠耐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能源局:加快蒙電輸出為霧霾治理提供保障 2013-10-28
國家能源局:加快內蒙古電力輸出 保障霧霾治理 2013-10-22
成本制約霧霾治理 環境稅開徵遇阻 2013-10-08
霧霾治理,從區域聯動到共同發展 2013-02-1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