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九生化近一年來的股價飛升,幾乎全部來自被借殼上市的傳聞;因此,可以想象傳聞落空對其股價的打擊何等致命。在A股市場上,這種由於公司重組落空,或者重大投資項目失敗,以及遭遇意外事故等,導致股價大幅度下跌的事情並不少見。
在此之前重慶啤酒因研製多年的乙肝疫苗失敗,股價從70多元一路下跌到只有十幾元,其慘烈程度遠勝於目前的昌九生化。不過,這次昌九生化下跌所引發的市場反應,卻遠遠大於當年的重慶啤酒。其原因在於,今年下半年,昌九生化被納入融資融券標的,於是有相當一批投資者通過融資買入了這只股票。
隨着股價的下跌,很多投資者就面臨保證金不足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補充,其融資融券賬戶就會資不抵債。一些全倉參與昌九生化融資操作的客戶,很可能將因此傾家蕩産。這就不難想象為什麼昌九生化股價下跌,導致市場出現強烈的反響。而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可以説是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融資融券交易的本質是杠桿投資,它比僅使用自有資金所進行的交易具有更高投資效率,當然與此同時也有更大風險。從現實情況來看,對於交易中可能遇到的系統性風險,人們可以通過持有相應的股指期貨合約來予以對衝。但對於個股的非系統性風險,就要選擇其他手段來加以應對。
A股市場上現在對於成為融資融券標的的股票與基金品種有一定的要求,大都集中在對流動性、市值、持有者人數等方面,主要是着眼於一旦出現風險時投資者可以及時套現。這樣的制度安排對於多數融資融券標的來説還是有效的,現在3000多億元的融資融券規模中,覆蓋了700多只股票與基金品種,其運行基本平穩。
但現在看來,現行融資融券制度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事實上像昌九生化這種連續跌停的走勢,無法保證客戶可以套現。有人統計,7個交易日下來,昌九生化的融資餘額只減少了1000萬元左右,現在還有3億多元,這表明絕大多數客戶未能通過二級市場賣出股票,也沒有追加資金來實現對昌九生化的替代。由於股價下跌已經超過50%,這些投資者顯然將遭遇血本無歸的絕境。
儘管依照融資融券的規則是“買者自負”,並且從法理上也很難説是融資融券制度導致了昌九生化融資者的悲劇,但制度本身所存在的不足也是不容忽視的。對這樣一個連續虧損的公司,是否僅僅因為其市值等指標符合規定就可以允許其成為融資融券標的呢?公司經營不善,其股價得以炒高全賴有一個朦朧的重組題材。而大家都知道,這又是充滿不確定性,存在極大變數的事情。投資者依靠自己的判斷,拿自有資金參與自然不應該干涉,但有關方面似乎也應該予以善意的提醒,充分揭示其間的風險。至於通過杠桿操作,就顯得帶點賭性了,這也許應該在制度上予以控制。
昌九生化的悲劇告訴人們,對於融資融券標的,也應該有基於業績以及經營風險方面的適當性管理安排,而不是無條件地放行。即便由於各方面的因素,暫時還無法做到這一點,是否在對融資融券賬戶的管理上,可以要求對此類特殊的品種規定最高持有比例,避免全倉持有現象的發生。對於因為在融資融券中操作遭受損失,並且資不抵債的客戶,也應該有一個對所欠資産的處置原則。現在的制度沒有相關的規定,這會帶來很多矛盾,也不利於以後問題的解決。
A股市場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已經三年半了,成績很大,不但給相應的投資者提供了擴大收益的機會,同時也為券商增添了新的利潤來源。但現在看來,也確實存在制度不夠嚴密以及部分標的品種風險過大的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是融資融券業務健康發展的前提。在這個意義上,它被昌九生化的悲劇所拷問,並非壞事,而是推動了其制度走向完善,從而杜絕新的昌九生化式的悲劇再度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