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實行註冊制,交易所能否獨立完成對IPO公司的實質性審核,這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同時,基於對上市資源的爭奪,滬深交易所能否對IPO公司嚴格審核也是一個問題。
備受市場關注的IPO註冊制離中國股市越來越近了。根據15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成了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中國股市發展問題的重要決定。IPO註冊制發行不可逆轉。
新股發行由審核制轉化為註冊制,這是中國股市的大勢所趨。在此之前,有不少業內人士在談論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時,積極主張將審核制改為註冊制。不過,將註冊制提到三中全會上來討論,並最終形成決定,這足以反映出IPO註冊制改革的重要性。
不過,正因為IPO註冊制改革非常重要,因此,對於時下的中國股市來説,“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也是一次重大考驗。
註冊制首先考驗的是證監會的監管能力。實行註冊制不僅意味着證監會對IPO審核權力的下放,更是證監會職能的改變,使證監會從IPO的審核者變成IPO的監管者。而這種職能的改變,尤其考驗證監會的監管能力,特別是事後監管能力。在實行IPO註冊制的情況下,事後監管尤其重要。即在IPO公司出現問題的情況下,證監會必須對相關的問題及責任人作出及時的、嚴厲的監管與處罰。
比如欺詐上市,這是市場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在IPO註冊制的背景下,不排除這個問題會變得更加突出。而一旦出現這種問題,證監會必須具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比如讓欺詐上市公司直接退市,而不是像現在,只是對欺詐上市公司略做罰款了之。不僅如此,證監會還必須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這其中甚至包括對IPO公司審核者的責任追究。而在目前審核制的背景下,由於新股發審由證監會負責,所以並不存在證監會追究發審人員責任的做法,而一旦實行了註冊制,證監會作為監管者就必須追究相關審核者的責任。
其次,註冊制對交易所的審核能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IPO實行註冊制並不意味着對IPO公司不加審核。根據美國的做法,雖然美國證交會對IPO公司只做程序性審查,不做實質審批,但實際上美國的IPO實質性審核主要集中在州一級層面。美國各州對證券發行的實質性審核還是非常嚴厲的,並不亞於中國證監會對IPO公司的審核。那種認為註冊制就是讓IPO公司自由上市的觀點顯然是對註冊制的誤解。
那麼在註冊制背景下,A股市場的IPO由誰來審核呢?滬深交易所當然是不二的人選。但這對於滬深交易所來説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因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滬深交易所在監管職能的承擔上,只是相當於證監會的派出機制,分擔證監會的部分監管職能。可以説,證監會與滬深交易所是融為一體的。因此,一旦實行註冊制,交易所能否獨立完成對IPO公司的實質性審核,這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同時,基於對上市資源的爭奪,滬深交易所能否對IPO公司嚴格審核也是一個問題。當然在這個問題上,證監會能否嚴厲查處滬深交易所在IPO審核中所出現的問題,將會對滬深交易所對IPO公司的審核起到引導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