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勿自得於剎那繁華
2013-11-12   作者:徐立凡  來源:京華時報
分享到:
【字號

  訪問網站人流超2012年“雙11”峰值,5000萬人參與預熱,購物車商品超過40件的用戶已經超過500萬人。55秒鐘,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支付寶交易額超過1億元,截至今天零點,阿里成交額破350億元,遠遠超過去年的191億元。今年的“雙11”商戰,不出預料地再度演繹了一個電商製造的商業奇蹟。

  在消費者們血拼的同時,往年電商與電商之間、線上與線下之間毫不掩飾的血拼似乎也消失不見。仿佛巨大的流量和銷售量,既給所有人帶來了狂歡,也帶來了彬彬有禮。“雙11”仿佛在證明,在一定條件刺激下,中國消費者具有足夠的消費能力;電子商務已經顯示出來的巨大空間,具有足夠的容量容得下本來充滿臨時性敵意的競爭者。

  但是在可觀的數據和可觀的狂歡氣氛背後,有一些事情沒有改變,而這些事對於“雙11”在未來能否總是創造奇蹟,電子商務在未來能否健康發展更重要。

  其一,是“雙11”沒有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拼價格仍然是唯一的營銷手段。儘管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沒有什麼比價格低更實惠,從電商的角度而言,也沒有什麼比價格低更能體現其正向的社會意義,但是,這確實只是市場處於叢林時代的手法。長遠來看,價格拼到最後,只會導致市場集中度的提高——而這既有違網絡電商百花齊放的本質,也埋藏着有損消費者利益的風險。

  其二,即使不必對電商的長遠杞人憂天,現實點看,今年的價格戰水分也依然存在。過去出現過種種促銷陷阱,並未絕跡。坑照挖,消費者照跳。先漲價後打折,專櫃驗貨徒有虛名等仍然作為促銷輔助手段大行其道,個別號稱大打折扣的商品,甚至不如成本結構處於弱勢的實體店實惠。假冒品牌的偽劣商品也沒有杜絕。而在銷售量激增的情況下,按時送貨的承諾能否兌現還有待觀察。

  無論電子商務多麼朝陽,顯現出多麼強大的生命力,多麼與眾不同,基本的商業邏輯仍然是適用的。而信用和服務優化是最需要遵守的商業邏輯。價格優勢和送貨優勢可以撐得起電商集中促銷時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但撐不住永遠的奇蹟。如果僅僅是價格,而非信用和服務優化成為這個市場最重要的導向的話,那麼“雙11”奇蹟很快就有竟時。電商必須清醒看到,與其説“雙11”奇蹟是其商業優勢賜予的,不如説是網絡和移動網絡設備的大量應用賜予的,他們沾的是設備賦予消費者便捷的光。

  在價格戰促銷、並購物流打通上下游等市場手段之外,在剎那繁華之後,電商最終需要建立自己的商業文明規則。什麼時候不敢忽悠消費者了,什麼時候這個市場的繁榮就有了真正保障。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雙11”暴露電商“阿喀琉斯之踵” 2013-11-12
中國快遞協會:雙11快遞包裹總量將超3.23億件 2013-11-11
“雙11”:新事物也有新壓力 2013-11-11
“雙11”,喧囂背後應有沉潛思考 2013-11-11
“雙11”:六億網民狂歡的“中國消費者日” 2013-11-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