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辦證難還需更新管理模式
2013-11-07   作者:熊志  來源:長江商報
分享到:
【字號

  “可以不開證明的不要讓群眾開證明,可以一趟解決問題的不要讓群眾跑兩趟,可以不回原籍辦理手續的不要讓群眾來回往返”,在11月5日召開的全國治安管理工作座談會上,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強調,要把解決廣大群眾反映強烈的辦戶口難、辦證難問題作為改進作風的突破口,抓出成效。

  身份證、戶口、準生證……近來有關辦證難的新聞時見媒體。有調查顯示,80.9%的受訪者&&遭遇過辦證難。其中“不説明具體流程,多次要材料”“互相推諉”及“臉難看”佔據前三位。

  正如《人民日報》此前評論所説,辦證難背後,“‘反仆為主’的權力倫理錯亂,正是官僚主義和‘官本位’的典型症狀”。因此,黃明對於辦證難的回應,最後也是落腳到改進作風上,並輔以“辦證刁難群眾查實一律停職”的嚴厲問責。辦事作風如能改變,諸如“不説明具體流程”“相互推諉”“臉難看”等現象,也會隨着基層工作人員服務意識的提升而相應減少。

  辦證難局面多年難破,並不是因缺乏法規,也不是沒有嚴厲的問責機制。基層作風轉變之難,往往被當做辦證難的主要反思對象,但實際上這並不單單是個作風問題。人們對於辦證難的核心困惑,其實並不僅僅在於如何被刁難,也在於一個信息化時代,為何需要如此繁多的材料和程序來證明自己。

  可以説,辦證難是現行的社會管理模式滯後於人口流動趨勢的直接體現。辦證難是在人口流動、人戶分離的趨勢下集中發生,人口流動意味着傳統的屬地管理模式落伍,跟不上時代。在應對地域與地域之間基於公民檔案信息的銜接管理上,現行的審批辦證模式,要求通過加蓋公章、簽名的材料和環環相扣的手續流程,來實現無縫化的管理。但這種管理模式雖然嚴絲合縫,卻也將主要責任交給了民眾,讓民眾來證明自己符合審批條件。地方都有基於本地情況的辦法,如果規定的某一環節未完成,那麼整個辦證鏈條都會卡住。而在整個鏈條中,基層工作人員其實也只是位於最末端、與辦證者打交道的一環。

  現行戶籍、身份證、準生證等審批管理體制,確實體現出一定程度的嚴謹性,但要看到,這是通過繁瑣的程序論證和龐雜的材料證明來維持的。管理越嚴密,意味着民眾在證明自己上需要承擔的責任越多,辦證難就是個意料之中的結果。當然,這並不是説那些必要的資質審核材料和程序可以拿掉,而是説管理模式完全可以實現信息化。在信息錄入的基礎上建立起全國性的數據庫,將證明自己所需的材料、手續甚至證件本身,減少到最低限度。

  從技術上講,實現信息化管理並不難。辦證難的重要原因在於,材料和證明都是人工錄入的傳統模式,辦證者需要來回奔波,找這個簽名,找那個蓋章,即使辦證人員不刁難,辦證的效率還是很難提高。每一個辦證程序意味着一道審批,辦證所需的每一個簽名、公章,其實也相當於一道審批。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下,即使這種審批不精簡,它也可以將審批地點從現實轉移到互聯網上。當然,前提是辦證信息實現了系統錄入。

  在這個意義上,辦證難關鍵上也是管理模式轉型之難。信息化時代,人口的流動性或許還會加強。這種趨勢對傳統管理模式的衝擊會更大。既然技術門檻不是問題,那麼管理模式的更新應該盡快闖關。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解決辦證難重在“簡政”和“減證” 2013-11-07
治理“辦證難”一靠力度二靠持久 2013-11-07
鄭州:“辦證難”折射農場管理亂局 2009-03-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