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産能過剩宣戰 銀行切忌一刀切
2013-11-06   作者:項崢(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11月4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全國銀行業化解産能過剩暨踐行綠色信貸會議”上&&,化解過剩産能是銀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和挑戰。筆者認為,化解産能過剩不僅需要地方政府積極落實並採取有效措施,也需要金融部門發揮信貸政策的指引作用,通過資金面的約束,推動經濟運行去産能化進程平穩完成。

  過去相當長時間,我國信貸資金面約束不強,主要是因為資金走向存在盲目性,而不良貸款壓力倒逼銀行釋放信貸資金維持過剩産能低效運轉。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提出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政策,各地不顧自身實際情況繪製宏偉藍圖,金融機構也積極參與,最終引發了部分行業的産能過剩問題。

  在産能過剩導致企業利潤下降並虧損時,若金融機構集中收貸會引發連鎖反應,並增加不良貸款增長壓力。在內部考核與懲治機制下,為避免本行不良貸款餘額急劇上升,金融機構往往是通過借新還舊、逐步壓縮,努力維持企業最低程度運轉。這樣一來,導致去産能進程緩慢。

  增加資金面約束,要避免“一刀切”。如何在收與放之間尋找一個黃金平衡點,是金融政策引導去産能進程需要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産能過剩,主要根源在於規模化的大生産。但規模化大生産本無責任,且是降低生産成本的有效途徑。關鍵在於供給與需求在時間上的錯位。比如當前市場需求旺盛,但供給相對緊張,需要急劇擴大産能。但産能增加後,有可能因為市場需求收縮造成産能過剩問題。

  還有一種情況是預期未來市場需求旺盛,現在擴張産能,但因為預期的市場需求增長沒有如期而至,造成産能過剩問題。因此,需要區分不同情況,實施不同的金融約束。對於市場需求已經嚴重萎縮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增長的産能過剩行業,要堅決壓縮,不惜以不良貸款增長為代價。但對於仍有市場發展前景的暫時産能過剩行業,則要實施差別化的信貸政策,給予適當扶持。

  事實上,産能過剩並不只是在我國發生。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先後經歷三次較為嚴重的産能過剩。作為製造業大國,日本也經歷多次周期性的産能過剩,主要集中在家電、汽車等傳統製造業。從美國和日本治理産能過剩問題的經驗看,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産業是共同的、重要的途徑。同時,也應該積極發展綠色信貸和可持續金融,強調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意識,逐步實現金融資源配置的優化升級。

  要積極發揮金融政策的引導作用,實施差別化産業信貸政策,優化信貸結構,加強資金面的約束,避免政策執行中的“一刀切”,促進去産能進程順利完成。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銀監會:産能過剩並購貸款期限延至7年 2013-11-05
三部委重拳化解産能過剩 2013-11-05
[雙語閱讀]煉油産能過剩打擊石油巨擘 2013-11-04
如何應對中國式的産能過剩 2013-10-30
産能過剩制約我國工業經濟發展 海外市場將成新出路 2013-10-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