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提速
2013-10-29   作者:羅克關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在央行宣布放開貸款利率下限3個月零5天后,信貸市場的定價替代指標——貸款基礎利率(LPR)宣告問世。這意味着,央行主導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正在進一步提速。

  按照央行的定義,目前對外公布的LPR,其數據採集基礎是各報價行針對最優質客戶的1年期貸款定價。換句話説,這是市場自發形成的1年期基礎利率。很顯然,如果未來LPR繼續公布2年期、3年期等其他期限的基礎利率指標,信貸市場目前依賴的央行存貸基準利率定價體系就將隨之功成身退。

  以10月25日發布的第一個1年期LPR來看,5.71%的價格約為目前央行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6%的9.5折。如果各報價行提供的數據真實可信,那説明目前貸款利率下限的放開並未帶來銀行之間的惡性競爭。未來這一指標的漲跌,也將能夠充分説明信貸市場供需關係的松緊,其對政策制定或宏觀形勢研判所具有的參考意義不言而喻。

  首批入圍的9家銀行——5家國有行和4家股份行的樣本結構頗具代表性。央行首批選入LPR報價體系的銀行並未涵蓋一些資産規模大,但經營風格相對鮮明的銀行。筆者認為,央行主要考慮的是這些銀行在客戶選擇和貸款定價方面相對激進,與LPR旨在發現風險最低程度市場利率指標之間的目標並不吻合。但這不影響LPR指標的代表性,其他銀行可參照此另行上浮或者下浮價格中樞,而LPR報價團成員未來肯定不會一成不變。

  但對商業銀行來説,LPR指標啟動的另一層意義是信貸業務存貸兩頭的參照係或許已有雛形。事實上,隨着銀行理財産品業務的興起,理財産品收益率在這兩年已經成為市場看重的資金成本參照係。如果將LPR視為市場化的資金收益參照係,一個完整的市場化存貸差空間其實已初步形成。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目前銀行提供的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普遍在5%左右。參照5.71%的LPR價格,只依賴儲蓄存款的商業銀行存貸差水平已經不足1%,不及大多數銀行2%凈利差水平的一半。這顯然是利率市場化對銀行盈利能力帶來的最直接挑戰。筆者相信,隨着LPR指標運行進一步成熟,整個銀行業的資産負債策略和觀念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變化之一是銀行會更加依賴低成本的批發融資,以彌補零售負債高成本的短板。這亦將理順整個貨幣傳導體系,因為只有商業銀行對批發資金的依賴程度提高了,央行對銀行間市場基礎利率的調整才會更有效地傳導給信貸市場,並作用於實體經濟。

  變化之二是銀行會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非息收入的來源。理由很簡單,這才是不受資金成本波動的穩定營收來源。基於此,未來擴大規模恐怕就不是一些銀行願意選擇的發展路徑。同理,只會用擴大規模來盈利的銀行家以後的就業將成為問題,因為市場的根本游戲規則已經不是老一套。

  變化之三是銀行的管理架構變革會進一步加快。過往幾年讓人眼花繚亂的事業部制,其應用範圍還會進一步擴大。同時,也會有更多的旨在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盈利效率的變化在業內浮現。無他,錢難賺了,總得要有更積極的態度才行吧。

  這是一個簡單的LPR,可能對業界帶來諸多改變,而這還僅僅是貸款市場利率市場化的動作。顯而易見的,未來隨着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深入,存款市場的定價替代指標顯然也將加速構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利率市場化將提升銀行業集中度 2013-10-29
積極參與利率市場化改革 首單LPR業務落戶建行 2013-10-26
利率市場化不可操之過急 2013-10-16
利率市場化配套設計應同步 2013-10-11
行業自律是利率市場化支柱 2013-10-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