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係從哪攢起信任
2013-10-29   作者:傅達林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字號

  廣州醫生被毆重傷,浙江溫嶺殺醫案造成1死2傷,江西南昌一護士被劫持,連續發生的惡性襲醫事件,讓醫患關係再度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原本相互依存的雙方,是怎樣的“仇恨”引得患者持刀相向?

  近年來,關於醫患關係的討論已經很多了。在選擇性關注極端個案的背景下,輿論一會偏向對醫方極不負責的批判,一會又倒向對患方動輒訴諸武力的譴責,而很少從整個社會的大系統來認知醫患關係。

  如果將醫患糾紛放到整個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就不難看到個案中的矛盾衝突,與當前的社會結構和心理結構相關。就社會結構而言,收入差距的擴大,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加上“看病貴、看病難”,無疑會加劇醫患之間的總體緊張關係;就心理結構而言,基於人們對公正和秩序的焦慮,尤其是偶發性的個案被放大,向社會傳遞、營造出醫患關係不和諧的負面效應,從而更容易導致一些人在錯誤的判斷下走向極端。就醫患雙方來看,更由於存在着嚴重的專業知識不對稱、信息不對等,加劇了關係的“緊張度”。

  正因此,面對這兩個群體的利益衝突,解決方案首先應當着眼於平息怨憤、不滿,促進諒解、合作,構建信任、互利,而不是為更深的結怨或糾紛添柴加火。就此而言,主管部門除了&&為醫院按比例配備保安的意見,更長遠來説,還應該從構建醫患的信任關係上下功夫。

  很多人開出了不同藥方,比如改變以藥養醫制度,比如為醫德建檔,比如確保病人就診時間……應該説,這些藥方不同程度地會促進醫患矛盾的緩解,但都可能無法“藥到病除”。事實上,要從根本上修復醫患關係的裂痕,還應對醫患關係的現狀準確把脈,進而重塑兩個群體之間的信任關係。有媒體調查最新的醫師執業狀況,説是中國78%的醫生不希望子女從醫,看來,醫生這一群體也渴望更多人理解。醫患關係似乎陷入一個難解的困境,雙方都有一肚子苦水,但醫患關係究竟“惡化”到什麼程度,是否意味着我們為此類糾紛開通的解決渠道完全失效?在沒有實證調查和統計數據印證的基礎上,僅根據個案而作出判斷或提出對策建議,都可能是輕率或誤導的。

  創造更多的溝通機制,對當前醫患信任關係的改善和重塑,可能是劑“惠而不費”的良藥。我們有這樣的生活常識,一位並不專業的大夫,如果能夠認真傾聽病人的訴説,並耐心解釋病理及用藥方案,往往會被患者視作“好醫生”。可惜的是,現在醫生的專業知識在提高,但常忽略與病人之間的溝通,甚至面對病人的知情訴求,以“講了你也不懂”來回應,加劇了醫患關係的裂痕。有醫生&&很懷念非典時期的醫患關係,那時候醫療條件並沒有現在好,但醫患關係卻形同魚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危難中的守望相助、並肩戰鬥,令雙方增進了溝通信任。

  在任何國家,醫患之間都不可能沒有糾紛和衝突。實踐表明,化解這種糾紛和衝突,根本上還依賴於有一套取信於民的訴求表達和糾紛解決機制,將激烈的利益衝突導入理性平和的法治渠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醫患關係只能耐心“調養” 2013-10-28
偏袒和退讓,都會讓醫患關係更糟糕 2013-05-21
從制度入手改善醫患關係 2013-02-04
先診療後結算融洽醫患關係 2012-08-07
高強詳解中醫發展、醫患關係等醫改相關問題 2008-03-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