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地方債須財政開支透明化
——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
2013-10-21   作者:杜冉樂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在西部大開發轉向大開放的背景下,“西部金融”成為一個關鍵詞。

  10月18日、19日,第四屆中國西部金融論壇在成都隆重舉行,“尋求未來10年西部經濟的新引擎與新動力”成為各級政府、業界大佬、學術精英等共同探討的焦點話題。值得一提的是,參與此次“頭腦風暴”的有巴黎銀行、摩根大通等國際金融機構巨頭以及世界華人經濟學大師。

  在論壇期間,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長江講席教授陳志武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在地方債問題上,他認為地方財政開支必須透明化,必須有長期的制度設計。中央對地方的考核機制也應做必要調整,否則,房産稅等政策不能&&。

  地方財政開支須透明化

  對於地方債,陳志武認為,如果某些地方政府繼續用開啟新一輪經濟計劃,通過更多貸款和投資的辦法來對衝短期的影響,就會導致未來五年中國出現危機。

  今年6月底,審計署披露,截至2012年底,中國地方債務餘額為3.85萬億元,比2010年底增長了12.9%。前不久,相關知情人士曾向記者透露,地方債審計工作目前已經完成,審計結論由審計署近日向國務院匯報,地方債最終結果將在今年11月出爐,相關專家認為風險總體可控。

  從公開報道來看,目前解決地方債問題主要是靠 “借新還舊”,填補債務黑洞。然而,一些學者認為,這種不可持續的解決之道只會累積系統性風險,將風險留給後來者。在陳志武看來,“如果沒有相應的體制改革,(地方債)是解決不了的。”

  “過去兩三年,大家都在談歐債危機,其形成原因、方式與中國還不一樣。歐洲國家的老百姓希望國家把什麼都包下來,建立起完善的福利體系,但錢從哪來?(百姓的期望)迫使歐洲國家的政府不斷去借錢,為歐債危機的出現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基礎。中國的情況不同,一些地方政府是為了政績(去借錢)。”陳志武分析稱。

  目前,歐美市場正在從危機的泥沼中逐步復蘇過來,一個顯著的表現是相關的國際貿易額正在復蘇性增長。不過,國內經濟仍處於低緩增速中,與地方債高企對應的是各地土地財政的“復活”,其中北京、上海與杭州三地的年內賣地收入已突破千億元。

  如何破局?陳志武&&,“包括財政部的官員、專家,都在呼籲推出房産稅及其他新稅改,把土地財政的依賴度降下來,但如果説地方財政沒有足夠的透明度,沒有良好的問責制度,房産稅等千萬別推出來。短期來看,中央對地方的考核要做相應的調整,要增加民生、環境污染等一些看不見的福利性指標。長期來看,地方財政開支必須透明化,要有長期的制度設計。”

  小産權房應合法化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了南京首個小産權房或將轉正的消息,報道稱,相關業主已獲得通知可辦按揭等。

  今年4月,據《北京商報》援引全國工商聯的一份調研資料透露,1995~2010年間全國小産權房建築面積累計超7.6億平方米,相當於同期城鎮住宅竣工面積總量的8%。

  小産權房問題在陳志武看來,“如果放開,肯定會導致房價下降。一旦小産權房公開、合法化地參與市場交易,房地産市場的供應量會大大增加,房價下降壓力會增加很多。”

  實際上,當前房價高企與地方壟斷土地供給模式密切相關。在1994年分稅制改革之後,地方財政 “乾癟”,但趕上樓市黃金十年,土地財政逐漸成為地方財稅大戶,並延續至今。

  “房價挺了那麼久了,地方政府的壓力很大,很多專家以及其他階層的人也看到了這種局面是不合理、不公平的。”陳志武&&,為什麼地方政府可以壟斷房地産開發的土地供應權,而真正擁有土地的村集體反而沒有權利決定把他們原本擁有的土地去搞房地産開發,參與市場競爭?這種局面顯然是不公平的,應該結束。

  有必要確定自貿區邊界

  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在多數專家眼裏,上海自貿區包含貿易、投資、金融、行政管理四個領域,核心在於重新定義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據《新民晚報》近日報道稱,自上海自貿區掛牌至今,貿易金融創新最“起勁”,一些內資民營企業搶佔先機,註冊投資、金融服務公司,希望能享受到政策紅利。

  陳志武&&,“建議每個省要一個自己的自貿區,因為這是機會平等的具體表現。實際上,我們也希望上海能夠真正有一個在金融、創業等方面的自由貿易區。尤其是對於金融,這個界限是很難確定的。接下來,怎麼把上海自貿區與中國其他非自貿區的界限確定下來,這是非常關鍵的。”

  在陳志武看來,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上海自貿區的試驗,之所以意義不像我們想的那麼大,是因為已有香港這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自貿區,如果實在想在內地建立一個類似香港的自貿區,一個簡單的辦法是,把深圳歸屬到香港的管轄範圍,在物理和非物理的意義上,需要花的資源和精力不至於那麼多。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地方債審計近尾聲 業內預計高於10.7萬億元 2013-10-17
地方債審計結果有望11月面世 償還風險總體可控 2013-10-16
中國未來地方債券發行建議 2013-10-16
化解地方債危機的治本之策 2013-10-10
地方債化解之道在於風險約束 2013-10-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