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出口微降對我國或許利大於弊
2013-10-17   作者:梅新育(作者係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梅新育

  國內外上游原料産業搭中國宏觀經濟復蘇便車漲價,不利於降低我國眾多下游産業的成本,實際上是這些産業在綁架中國宏觀經濟穩定性。因此,為解除這些産業對中國宏觀經濟穩定性的綁架,外貿和其他宏觀經濟數據適度下跌,當會改善製造業企業的處境。

  中國經濟和外貿的“夏日復蘇”蒙上了一絲陰影。

  近日開幕的廣交會,報名參展商比去年下降約200家,更出人預料的是,在7、8月出口連續較為強勁反彈之後,9月外貿數據相對疲軟:進出口總值2.2萬億元人民幣(折合3560.8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下同)增長3.3%,而此前市場機構普遍預期為增長6.5%,對比去年9月出口同比增長9.9%,令市場挫折感更為強烈。進口1.05萬億元(折合1704.4億美元),增長7.4%;貿易順差934.8億元(折合152億美元),收窄44.7%。然而,冷靜分析一下,不難看到,去年9月出口同比增速大漲,正是今年9月出口同比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因為高增長大大提高了基數。去年7、8月出口都是1700多億美元,其中8月1779.17億美元,9月出口就達到了1863.31億美元,同比猛增9.9%(當年全年出口同比增長7.9%),環比增長4.7%。在這樣的基數上,同比增速下滑概率是較高的。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新興市場從5月起經濟急劇動蕩,其經濟結構性矛盾又使得絕大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面對“保增長”、“抑通脹”和阻止資本外逃三項目標時深陷相互衝突的困境,不得不為了阻止資本外逃以穩定貨幣匯率、抑制通脹的燃眉之急而收緊貨幣政策,從而令其實體經濟部門備受打擊,印度、印尼、土耳其、巴西莫不如此。儘管新興市場的經濟震蕩在一兩個月裏還不至於衝擊到其進口需求,但影響最終必將顯現,我們在9月看到的恐怕就是這個苗頭。由於新興市場已佔我國外貿一半左右比例,新興市場經濟震蕩並最終傳導至其對外貿易,必然對我國出口貿易總量産生一定影響。預計新興市場經濟震蕩削弱出口需求的影響還會日益明顯,如果我們對發達國家的出口能恢復性增長、危機淘汰競爭對手效應當能抵消新興市場進口總需求削弱的衝擊。

  出口下滑,一些論者歸咎於今年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大幅升值6%至6.5%,以及由此而引發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向東南亞等國家轉移。筆者認為,這一分析在當前不能完全成立,目前出口的壓力主要源於外部市場需求變動,出口價格變動導致價格競爭力相對削弱、喪失市場份額,只是次要因素。許多競爭者在經濟動蕩中深陷危機而遭遇淘汰,中國出口價格上漲在這種競爭者被危機淘汰的情況下並不會明顯損害相對的價格競爭力。而且,在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價格總體變動中,人民幣匯率升值引起的價格上漲也只佔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源於國內以人民幣計價的價格上漲。

  1至9月,我國國內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廠價格上漲,包括生産資料和耐用消費品在內的機電産品出廠價格下跌,倘若出口下滑壓力主要源於價格競爭力削弱,那麼應該是機電産品出口增長快於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但事實是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增幅高於出口總額和機電産品出口增幅,可見價格競爭力變動在目前還不是我國出口壓力的主要來源。1至9月,我國生産資料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累計同比下降2.8%,其中加工業生産資料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累計同比下降2.2%;生活資料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累計同比上漲0.2%,其中食品上漲0.7%,衣着上漲1.2%,只有耐用消費品下跌0.8%。同期我國出口總額10.06萬億元(折合1.61萬億美元),增長8%;機電産品出口9229.9億美元,增長8%;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傢具、塑料製品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3380.5億美元,增長10.4%,高於出口總體增速2.4個百分點。

  市場之所以對9月出口數據不理想反應較強,主要原因在於金融市場參與者預期與情緒波動較大的“羊群行為”。前幾個月國內經濟和出口出現了較為強勁的復蘇,許多機構於是就忽略了潛在的不確定性;一旦貿易運行出現波動,很可能又會出現情緒、預期急劇惡化,給人民幣匯率等帶來向下衝擊。

  儘管如此,9月外貿數據帶來的也不完全是負面影響,因為微降的出口數據至少可以抑制中國經濟“夏日復蘇”後初級産品市場的非理性反彈,改善中國製造業企業飽受高價原料、能源價格壓榨的處境。隨着中國經濟站穩與復蘇,最近幾個月國內採掘業、原料業生産資料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環比跌幅逐漸縮小,8、9兩月更反彈回升。4至9月,採掘業生産資料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環比分別為98.4、97.7、98.1、99.0、100.4、100.6,原料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環比分別為98.7、98.9、99.2、99.4、100.3、100.6。同時,進口大宗商品和原料均價也有所回升,致使進口均價同比跌幅縮小。8月,我國鐵礦砂進口均價為每噸118.9美元,下跌7.6%;大豆進口均價為每噸609.3美元,下跌1.6%;整個前三季度鐵礦石進口均價每噸129.1美元,下跌4.2%;大豆進口均價每噸605.2美元,上漲4.8%。國內外上游原料産業搭中國宏觀經濟復蘇便車漲價,不利於降低中國眾多下游産業的成本,有損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際上是這些産業在綁架中國宏觀經濟穩定性。因此,為解除這些産業對中國宏觀經濟穩定性的綁架,外貿和其他宏觀經濟數據適度下跌,利大於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外需復蘇不明顯 出口企業訂單遇冷 2013-10-17
人民幣升值侵蝕出口收益 2013-10-17
出口企業感受不及外貿數據樂觀 2013-10-17
人民幣升值侵蝕出口收益 廣交會外貿企業大倒苦水 2013-10-16
9月份出口萎縮 進口增速加快 2013-10-1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