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意外破3:通脹上行新周期或已啟動
2013-10-15   作者:譚浩俊(江蘇省鎮江市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譚浩俊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總水平同比上漲3.1%。其中,城市上漲3.0%,農村上漲3.3%;食品價格上漲6.1%,非食品價格上漲1.6%,消費品價格上漲3.1%,服務價格上漲2.9%。雖然CPI增幅沒有觸及今年的調控紅線,也就是上限,卻也超出了市場預期,成為今年以來的第二高點。與2月的第一高點相比,也就相差0.1個百分點。這似乎在宣告我國近一年來通脹小幅波動的趨勢或將被溫和上升所取代,換言之,中國通脹上行新周期或已啟動。
  雖然9月CPI一舉衝破“3”的防線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也就是持續高溫帶來蔬菜、水果等價格的過快上漲,但似乎還是來得過快、過早、過急了一些,有點出乎調控和市場的預料。尤其持續高溫以外的其他方面因素不可忽視。
  現在比較棘手的是,由於經濟尚處於向復蘇通道轉換的關鍵期,需要繼續依靠微刺激政策的作用,保持轉換的節奏和方向不變。不然,會直接影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走出困境,影響居民就業和收入的增長。而從今年價格調控的目標和要求來看,將CPI 控制在“3”以內,無疑是調控目標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重要、最關鍵的防線。如果在經濟尚未步入復蘇通道的情況下,CPI就突破第一道防線,對下一步價格的管理和各項經濟政策的制定,特別是改革措施的&&,將是相當不利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受美國政府關門以及前一段時間QE即將退出的市場預期的雙重影響,外圍市場的形勢也不容樂觀。儘管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在抓緊與共和黨溝通,爭取早日就債務上限達成一致意見,盡快讓政府恢復運轉,問題是,就算雙方“和解”了,債務上限也提高了,但對市場的負面影響卻不可能就此消除。因為,與美國政治緊緊綁在一起的“炸彈”並未拆除,隨時有再次爆炸的可能。
  也正因為如此,在未來幾個月中,影響中國經濟復蘇的外部因素還是存在的,且不知什麼時候會突然爆發。因而,對中國來説,如何確保經濟能夠保持目前的運行狀態並快速向復蘇軌道邁進,就顯得更為重要。而從PPI的表現來看,從5月開始,就呈現出降幅不斷收窄的良好狀態。這無疑與經濟好轉、特別是企業運行好轉密不可分。PPI呈現向好格局,當然值得高興。但是,由此帶來的對CPI傳導和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果在企業需求擴大的情況下,PPI步入正通道,那就必然會對CPI産生直接的傳導作用,帶動CPI上漲。由此,CPI上漲的壓力也將更大。
  這也意味着,今年四季度CPI將面臨更加強烈的上漲預期,會不會觸及3.5%的上漲底線,最終迫使管理層調整政策?很顯然,經濟復蘇態勢並不穩固,令決策層面臨兩難境地。
  9月CPI提前衝破“3”的第一道防線,確實讓人不得不感到擔憂。
  接下來,就要看10月CPI的表現了。如果10月CPI能重回“3”的下方,或者維持3月的水平,突破絨線的可能還比較小。反之,如果10月CPI衝破了“3.3”,衝破底線的概率就將大增。那麼,管理層就不得不採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控制價格,控制市場的流動性。如此,將對經濟盡快步入復蘇軌道産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所以,既然9月CPI衝破了“3”,就進入關注期了,再不能松懈大意。從當前市場的供應看,由於上半年的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生豬飼養也出現了一定問題,從總體上講,四季度豬肉價格上漲是不可避免的。就算從現在起抓緊補欄,也可能很難滿足冬季和春節、元旦期間的豬肉供應,有可能形成價格的再次結構性上漲。如果冬季再出現極端天氣,給蔬菜的生産和供應帶來衝擊與影響,今年的CPI將更難控制。
  從宏觀角度看,當下的中國經濟全面向好但面臨成本上漲壓力,由於金融與實業脫節而使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的現象日益嚴重,部分地方債務規模可能惡化為局部債務風險,是三個警示中國經濟風險的大問題。由此觀之,對9月CPI衝破“3”的結果,我們不能不予以調度重視,萬不可掉以輕心。特別是在儘管經濟增長持續回升,但市場依然擔心第四季度經濟增速有可能放緩的預期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CPI撩動市場敏感神經 2013-10-15
CPI破3%超預期 通脹壓力隱現 2013-10-15
統計局:9月CPI同比上漲3.1% 創7個月新高 2013-10-14
三季度經濟數據下周陸續公布 9月CPI或重回3% 2013-10-13
預測稱9月CPI同比漲幅逼近3% 2013-10-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