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擾動香港神經
2013-09-30   作者:王旭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旭觀港九
  上海自貿區“來勢洶洶”!
  這是香港某財經報紙的標題。仔細琢磨一下,這個標題蘊含的歡呼、驚奇、感嘆、警示乃至羨慕嫉妒恨等複雜情緒和意味,可以説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香港輿論對上海自貿區的態度。
  近期香港媒體有關上海自貿區的報道、分析可以説是無日無之。從宣布上海將要設立自貿區那天起,媒體就開始拿着放大鏡研究有關自貿區的所有信息。特別是有關金融創新和開放,稍有風吹草動就被放大解讀。如今自貿區正式掛牌,各大媒體紛紛派出報道組進駐上海,從馬路換路標,到香港金融服務業搶灘進入,報道全面而深入。
  集中關注的是金融創新。按照金融創新的構想,區內人民幣將可自由兌換,利率和匯率也可以跟隨市場自由波動,這樣一來,確實可為中國推動全面利率自由化、匯率自由化進行具體試驗;一旦相關金融細則&&,允許銀行從事離岸金融業務,則自由貿易和離岸金融的功能,香港再非獨有。香港金融業將面對實質而嚴峻的競爭。
  這也就不難理解香港媒體特別注意有關自貿區金融改革會比較謹慎的説法。有分析認為,開放資本項目自由兌換基本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不可能實行。圍繞自貿區內外資金自由流通,尤其是境內銀行與自貿區分行之間的資金往來,央行及銀監會將會嚴格管制,以防熱錢流入套利。也不排除央行等相關部門採取額度控制與産品清單准入的雙重監管措施,杜絕熱錢藉自貿區流入境內。對於利率市場化,香港媒體很注意內地央行資深官員&&擔心的表態,引述稱“這應是全國統一的計劃。若率先在上海自貿區內實施利率市場化,恐怕全國存款都會被吸到自貿區去”。
  但共同的認識是:步驟或許會有不同考慮,但邁進只是遲早的問題。
  站在中國發展的角度,當然是歡呼上海自貿區深遠的改革創新意義,這一條,香港媒體極為關注,分析也相當透徹。不少評論都將上海自貿區的掛牌與開發浦東甚至設立深圳特區相提並論,把自貿區的改革創新意義看做是新一屆政府大手筆改革的開端,是為新一輪改革開放奠基的起步點,影響深遠。
  但站在香港自身面臨衝擊和挑戰的角度,心態就複雜了。上海自貿區到底會給香港帶來什麼影響?香港應該怎麼應對?這是香港輿論討論的核心。
  用習見的套話來説是“挑戰和機遇並存”。但機遇和挑戰哪個大就見仁見智了。有評論把上海與新加坡當做香港的參照物。認為過去十年,現代雙城記的主角是香港和新加坡,“這個雙城之爭,香港無得輸(不會輸)的是阿媽是中國,新加坡是沒有靠山的。”未來十年的雙城記,主角是香港和上海,“但故事開始變調,上海不同於新加坡,上海才是阿媽的親身仔。”
  擔心“阿媽”給上海吃偏飯有誇張和調侃的意味,其實理性的輿論更多是討論香港如何“戰勝自己”,如何“有所作為”。香港這些年保持了一定的發展,但産業結構畸形、升級緩慢帶來的矛盾也比較突出,如何跟進內地的改革和發展,“主動性地”調整和發展是下一步的重點。從這個角度講,上海“來勢洶洶”對香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大家不是都喜歡講“倒逼”嗎?
  多個媒體引述財金界代表性人士的話稱,香港仍具備制度方面的優勢,上海短期內難以形成實際威脅。且內地經濟總量日趨龐大,需要市場提供更多、更成熟的金融服務,足以容納兩大金融中心並存,香港可與上海探討就金融業務分工合作的可能性,力爭實現“雙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上海自貿區引發全球財媒熱議 2013-09-30
制度闖關:上海自貿區最大使命 2013-09-30
上海自貿區金改打通跨境投融資 2013-09-30
上海自貿區有望成為迷你香港 2013-09-29
上海自貿區加快金融制度創新 2013-09-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