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徵收遺産稅?
2013-09-26   作者:葉檀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葉檀

  9月24日,《金陵晚報》報道,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在一次講座上首次透露遺産稅進程。
  徵收遺産稅恐怕是大勢所趨,從各國徵收情況、二次分配、鼓勵創業等各方面,均需推出遺産稅。推進遺産稅一直在議程之中,今年2月5日,國務院同意並批轉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第四部分第15條,明確表明: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徵遺産稅問題。政府從未説過不徵收,只是要在恰當時機推出。
  所謂恰當,前提是要厘清以下幾個疑團。
  任何重要的稅收都會引發對公共財政的質疑,徵收遺産稅的前提是建立詳盡、透明、便於監督的公共財政體系。我國目前有相當大部分屬於家族養老模式,徵收遺産稅將引發養老擔憂,政府在徵收遺産稅的同時,應公布未來切實可行的養老改革方案,以解民眾的後顧之憂。
  遺産稅是國稅還是地稅?如果按照國際慣例,當為國稅,地方財政捉襟見肘,依賴房地産,如果在稅收改革中地方沒有長期可以依靠的稅種,徵收遺産稅趕跑富裕群體,會倒逼地方政府成為大地主。
  遺産稅的起徵點是多少?按照2004年9月公布的 《遺産稅條例草案》第七條,遺産稅的免徵額為20萬元。目前居民最大宗的投資品是房地産,市價低於20萬的房産如鳳毛麟角,也就是説,幾乎所有的家庭都與遺産稅相關。今年3月2日,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發布 《遺産稅制度及其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中期成果報告,認為開徵遺産稅的時機已經成熟,建議在 “十二五”期間徵收,也就是最遲在2015年徵收,起徵點定為500萬元。如果以平均工資每年增速作為貨幣實際貶值速度,2013年的500萬元在2015年實際為551萬元左右。起徵點是否需要與貨幣貶值速度挂鉤,以實現真正的公平?
  徵收遺産稅風聲乍起,規避現象已經發生,如何堵住徵收時的漏洞,以免老實人吃虧?
  對於富裕人群而言,規避遺産稅非常容易。我國富豪無論是實體、金融還是娛樂行業,有多少還保留本國國籍,是一個大大的問號。我國香港地區開徵遺産稅導致移民潮,不得不在2006年取消遺産稅,但香港富豪通過信託基金、通過全球投資等渠道避稅,恐怕也將重現內地。與香港不同的是,內地移民潮方興未艾,遺産稅不過增添了一枚小小的砝碼而已。
  購買高額保單也是規避遺産稅的有效途徑。我國關於保險避稅的相關法律只有《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五款,保險賠款免納個人所得稅,保險賠款並不特指人壽保險,而是全部的保險賠款。去年12月,曾有傳聞深圳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包括開徵遺産稅,當時央視《經濟信息聯播》採訪了深圳多家保險公司,諮詢“保險避稅”的企業主明顯增多,一些具備這種可能性的保險業務也開始火爆起來。一位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説,現在來規避遺産稅買這種險的人太多了,12月14日那一天就20個小時賣了2.5億元的保險。業內估計,比平時有三分之一以上業務的提升。開徵遺産稅能徵到多少遺産稅暫且不論,將帶火保險業務是不爭的事實。
  其他國際通用的避稅方式,包括家族信託基金,以及設立慈善基金。華人圈中富裕家族基金不在少數,一些投資機構專門服務於這些家族。國際上最負盛名的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兩百年來財産不散,家族基金會以及出色的投資能力功不可沒。
  設立慈善基金是轉移財富的好辦法,富人慈善當然是好事,比爾?蓋茨與巴菲特均大筆投入慈善事業,我國如牛根生等也大筆捐贈。不過,考慮到慈善亂相,捐贈避稅在後&拿回,對這些人又該怎麼辦?
  我國文化講究養兒防老、財産傳兒,遺産稅的潛&詞是公民社會化,讓政府與市場解決養老問題,建立相對公平的社會,以防貧困代際傳遞。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如果上述基本問題得不到解決,將出現以下現象,移民潮繼續,資産全球配置,保險大賣,各種基金層出不窮。徵收遺産稅本是為了公平,不料歪打正着成為金融與投資的促進劑。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開徵遺産稅需具備幾個條件 2013-09-25
重議遺産稅的時機已經成熟 2013-03-25
遺産稅預期升溫 險企炒作壽險 2013-03-22
[議事壇]財産不透明遺産稅還是空談 2013-03-05
北師大報告:遺産稅以家庭財産500萬元為起徵額 2013-03-0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