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辦銀行還需跨過多道坎
2013-09-25   作者:程丹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民營銀行”這一概念的提出,燃起了民營企業進軍銀行業的熱情,也預示着政府對民營資本的“玻璃門”真的要打開了。然而,“財大氣粗”的民營資本,即便是趁着當前監管層支持的東風,叩開銀行業准入的大門也絕非易事。
  近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求是》雜誌撰文指出,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這並非政府首次就民資銀行做出支持性表態,就在一個多月前,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全國銀行業監督監管工作會議上&&,爭取在下半年推出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監管層的頻繁支持,銀行業的暴利收益,讓各路民資蠢蠢欲動,生怕趕個晚集。“蘇寧銀行”“華瑞銀行”未生孩子名先想好;騰訊控股、香江集團和揭陽中德産業園更是着急,“準生證”要到了銀監會。聰明的他們都明白,等到制度明確了再開搶,哪會有你的頭啖湯。不過,隔行如隔山,對於有意涉足銀行業的民營資本來説,在真正開辦出一家民營銀行之前,還要很多坎需要跨。
  首先就是監管層要求的“風險自擔”怎麼辦?“民營銀行”這四個字通俗易懂,但在法律上卻有很多説不通,特別是加上“自擔風險”、“發起人承諾風險兜底”等定語之後。銀監會解釋,自擔風險民營金融機構的要義在於發起人承諾風險兜底,避免經營失敗損害存款人、債權人和納稅人利益。
  但當前我國並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宏觀審慎監管體系,如何規範民資企業行為、保證存款人權益仍是盲區。從現有聲稱要辦銀行的企業來看,雖然經營狀況良好,自有資金滿足了銀監會提出的“中資商業銀行法人機構的註冊資本10億元”的要求,但沒有國家信譽做後盾,普通投資人是否願意把錢存在民營銀行裏面,尚是個問號。萬一出現資金鏈斷裂問題,債權人損失誰來賠?
  其次,周小川最新發言提到要引導民資銀行“立足小微金融市場”,由此可見,未來的民營銀行可能以服務本地經濟為主,這也就意味着“開銀行掙大錢”成了民企一廂情願,這種情況下,民營銀行如何尋找新的盈利模式?在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兩難問題突出存在,為了借到錢,部分中小企業更傾向於向小貸公司甚至不規範的高利貸企業伸手,所以把民營資本引入銀行業、促進金融陽光化就成了監管層的主要意願。
  但這種盈利模式並不趨同於傳統商業銀行,按照常理,規模越大的銀行利潤率越高,越小的銀行資本利潤率越低,甚至經營不善,銀行業會有倒閉、破産風險。按照現行銀監會的機構管理框架,除全國性銀行外,地方性銀行、小貸公司和村鎮銀行均實行本地經營模式,尚未實現跨區域經營的突破,因此未來的民營銀行可能仍將以服務本地經濟為主,盈利方面或許並沒有想象中的好。
  民營銀行主要定位服務中小微企業,其中不乏財務不齊全、達不到貸款要求的企業,這就需要銀行有足夠強的管理能力,既能為企業做好服務服,又不至於冒太大風險導致血本無歸。這樣的經營哲學,對民企而言,成了挑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民資“銀行夢”再現曙光 2013-06-24
多地民資紛紛申請辦銀行 監管細則有望12月&& 2013-09-18
民資投資鐵路意願不足 2013-09-16
民資應抓住新一輪金融改革契機 2013-09-13
民資進金融 光有熱情不夠 2013-09-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