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證監會關於“優先股開展試點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的表態讓市場為之振奮。尤其是本週一,有關銀行試點優先股的消息,更是引發銀行股的暴動,帶動滬指大幅上漲。
應該説優先股制度確實是中國股市所需要的,正如央行行長周小川所言:沒有優先股,資本工具少了一個層次。但目前顯然還不是為優先股歡呼的時候。
從證監會層面來説,目前仍處在“抓緊起草”文件階段;而從銀行方面來説,並未接到任何關於優先股試點的通知,也未獲悉監管部門是否就此&&相關管理辦法。
更重要的是,優先股制度也是一把雙刃劍。它不僅可以為A股市場解決問題,而且還可以為A股市場製造新的問題。但最終優先股成為A股市場的“福星”還是“災星”,取決於優先股制度的設計。如將優先股設計為不可轉換優先股,只能由發行人贖回,並支付相對合理的股息,這於股市發展是有利的,有利於保護二級市場投資者利益。但如果設計為可轉換優先股,並且還支付較高的股息,這是有利於發行人與優先股投資者利益的,但在目前市場環境下於股市不利,不利於保護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而在目前制度設計並不明朗,更沒有具體的試點方案&&的情況下,給優先股送去掌聲,實在是有些盲目,這只能進一步證明中國股市的投機性——先炒起來再説!
所以,儘管市場對優先股制度充滿了期待,但廣大投資者更期待的是一個設計合理、有利於保護二級市場投資者利益的優先股制度。相反,如果優先股的設計更多考慮的是發行人與優先股投資者的利益,不排除優先股成為上市公司新的圈錢工具,對於這一點,市場參與各方務必要有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