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機制並非提振股市首要之選
2013-09-06   作者:張躍文(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公司金融研究室主任)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滬深股市交易機制由T+1交易轉為T+0交易,相關方面已討論多時了。客觀地講,減少對投資者的持股時間的限制,有利於提高全市場流動性,便於投資者及時調整頭寸組合管理。在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以後,有種説法認為,T+0交易能幫助投資者挽回錯誤交易的損失,進而催促管理層儘早實施T+0規則。儘管這一理由略顯牽強,但也反映出部分市場人士對於T+0規則的渴望程度。
  那麼,滬深股市恢復T+0交易確實已到了非常緊迫的時候嗎?筆者認為,對此應實事求是地從股市具體情況入手來充分評估。
  滬深股市創建之初,實行的都是T+0交易規則,直到1995年,為了扼制過度投機炒作行為,保持市場穩定,管理層才以T+1規則取代了T+0並延續至今。到底哪一種交易機制更適合當前股市,就一般投資者而言,兩者的差異並不是很大,或許對於高頻交易者和使用複雜策略的機構投資者,T+0規則具有一定優勢。不過令人費解的是,當日買入的股票要在當日賣出,這樣的投資決策通常不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信息,如果是基於市場價格波動信息,此類信息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滬深股市的實踐證明,長期來看多數投資者不能依靠短期炒作股票賺錢。換句話説,T+0增加了投資者的交易選擇,但使用這一選擇權,卻未必能增加投資者的總體收益。
  如果假定現在推出T+0規則,可增加市場交易次數和交易金額,那麼,政府、監管機構、交易所和證券公司,將會是穩定的受益者。目前滬深股市中的交易費用由印花稅、券商佣金、經手費和證券監管費構成,其中前兩項是單向徵收,後兩項是雙向徵收。以2012年為例,根據證監會數據,這一年滬深股市交易額為31.5萬億元,以此為基礎,政府徵收的交易印花稅為421億元,簡單計算可得,交易所徵收的證券交易經手費約為43.8億元,監管機構徵收的證券監管費為12.6億元。證券業協會發布的2012年證券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為504億元,佔行業全部業務收入的38.9%。在此種形勢下,如果T+0規則對於市場穩定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同時得到投資者擁護,那麼改變規則想來不會是一件阻力很大的事情。
  現在的問題是,滬深股市是否缺乏流動性,長期看投資者的股票交易是否因為T+1規則而受到了明顯限制,改變規則是否向市場傳達了正確的信號?不能不説,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滬深股市從來就不缺乏流動性,它甚至是全世界流動性最好的市場之一。據世界交易所聯盟的統計,按照交易額排名,在2012年全球50家主要證券交易所中,上交所和深交所位列第四和第五名,僅排在紐交所、納斯達克市場和東京交易所之後,分別是香港交易所的2.3倍和2.1倍。而如果按今年7月依據價值計算的年化股票換手率排名,則深交所名列第一(358.3%),上交所名列第四(155.0%),這一局面多年以來都得以保持。
  滬深股市的高流動性,與我國的投資者結構和市場交易機制有密切關係。以電子指令系統主導的攝合交易,能及時處理巨量小額交易,適合我國股市中個人投資者眾多的特徵。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反思。為什麼滬深股市換手率如此之高?據測算,我國股市投資者平均持股期不超過3個月,多數投資者連一份上市公司季報還沒來得及看,就已將股票賣掉了。大量的股票交易,依據的並非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而是市場傳聞、技術分析或某些單方持有的內幕信息。這反映出上市公司的整體信息披露質量還有待提高,投資者對於公開信息的獲取和正確解讀不夠及時,市場定價效率不高,説明在滬深股市日常交易中存在大量“噪聲交易”和“羊群行為”。
  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實施T+0交易,或許能拓展投資者操作空間,只是筆者不希望由此向市場釋放出管理層鼓勵短期炒作的錯誤信號,更擔心由此可能削弱公眾對於提高上市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關注。長期穩定向好的股市,需要大批高質量上市公司作為堅實基礎,需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的長期投資者穩定持股,這方面的工作,遠比T+0規則更重要、更緊迫。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警惕T+0機制帶來的高頻交易 2012-10-23
ETF場內交易釀採用T+0機制 降低套利難度 2012-09-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