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T+0”或成A股一劑“補藥”
2013-08-27   作者:安寧  來源:證券日報
分享到:
【字號
  在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的余波下,A股交易制度或正醞釀重大改變,上交所近日在光大證券事件的新聞發布會上&&,通過此次事件,市場的共識越來越充分,應加快推出“T+0”機制,減少因缺乏糾錯手段導致的市場風險。筆者認為,上交所的表態意味着光大事件有可能會成為“T+0”提前推出的催化劑,而18年後重返A股的“T+0”制度,也是順應時勢之舉,在IPO重啟之際,“T+0”的重啟或將成為注入低迷A股市場的一劑“補藥”。
  從光大證券事件中可以看出“T+1”交易制度的缺陷,由於我國現貨和期貨市場交易機制不統一,現貨市場實行“T+1”制度,而期貨市場實行“T+0”制度。 而目前我國股市上主要是個人投資者,當日買入的股票不能“T+0”賣出;而期貨市場主要是大戶和機構投資者,當日買入的期貨合約當日可以賣出。
  這就意味着,當股市出現異常波動,股指大幅下滑時,個人投資者無法在當天將買入的股票賣出以規避風險;而大戶和機構投資者的風險完全可以通過期貨市場實現對衝。
  因此,從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體現市場公平性的角度,有必要盡快實施“T+0”交易制度。
  事實上,早在1992年5月和1993年11月上交所與深交所就分別啟動了“T+0”交易制度。但由於當時股票市場各方麵條件不成熟、監管缺乏經驗以及股市過度投機等原因,這一嘗試性的國際接軌僅僅持續了兩年多就戛然而止,1995年1月滬深交易所決定重回“T+1”交易制度直至今日。
  雖然“T+1”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當時股票市場的狀況,但是隨着國內股市的不斷發展、完善,“T+1”交易日益顯露出諸多弊端:“T+1”並不能更好保護投資者利益,當天買入的股票不能賣出,在一個單邊市中,無疑將放大風險;“T+1”交易方式是一種落後的資金結算交割方式,市場效率低下,市場周轉性、流動性都較差,並不能有效規避投資風險。
  相比“T+1”,“T+0”交易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將有利於活躍市場交易,提高股市的資金利用效率。目前,A股市場持續低迷,陰霾氣氛不斷蔓延,飽經風霜的投資者期待着“利好”政策的到來。“T+0”交易制度雖然不是救市的良藥但卻是一劑“補藥”。
  從全球成熟的資本市場來看,歐美日等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一直實行“T+0”交易制度,這些成熟市場的交易制度已經過時間的考驗,證明是符合市場規律的體系。 
  當然,有人會擔心,A股重啟“T+0”會不會重蹈覆轍,對此,筆者認為,經過了18年的歷練,A股市場已今非昔比,市場格局也發生了根本改變。
  A股市場經過多年的規範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基礎性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監管水平明顯提升,同時,券商、基金、保險、社保基金及QFII等各類機構投資者正逐漸成為市場的主力,特別是隨着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的推出,A股市場實際已經半隻腳踏入了“T+0”時代,無疑,A股推出“T+0”交易的條件已經成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T+0難挑保護投資者重擔 2013-08-27
新投資者慎對T+0 2013-08-27
恢復“T+0”關乎公平 無關行情 2013-08-27
重啟“T+0”制度越早越好 2013-08-27
上交所:抓緊研究“T+0”制度 2013-08-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