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國家需要練內功
2013-08-27   作者:楊濤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字號
  由於美聯儲的政策態度逐漸明晰,即在經濟狀況改善的前提下從今年晚些時候開始縮減量化寬鬆規模,近期對新興市場國家股市的衝擊再次凸顯,其股票和貨幣都遭遇新一輪拋售壓力。由此,也暴露了新興市場國家內部經濟金融體系的脆弱性。
  一個時期以來,新興市場國家的增速普遍高於發達經濟體,但較高的經濟增長並不一定會轉化成股票回報。正如高盛的經濟學家研究發現,長期來看,新興市場國家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與股票回報之間存在強烈的負相關。如今在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陷入滯漲之際,其股市也必然更容易受到外部衝擊而表現欠佳。
  從根本上看,新興市場國家普遍深感結構性調整的緊迫性。例如,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結構矛盾突出,經常項目賬戶赤字較大,長期靠資本流入來維持平衡。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産業結構中的資源特性較強,對外依存度較高,更易受到美元波動衝擊。
  近年來,全球投資者實際上將新興市場國家視為對發達經濟體增長的杠桿式押注。重要原因之一,是新興市場國家的上市公司業績往往比西方同類公司增長快,能夠獲取更高回報。而且,與産業機會相對固化的發達經濟體不同,新興市場國家總是能在變化相對劇烈的産業結構中,找出許多新的值得發掘的“題材”。
  反過來,在外部資金的刺激下,許多新興市場企業更偏愛對短期業績的追逐,而忽視生産效率、要素質量和長期回報率,加上其股市在應對股價操縱、內幕交易等方面能力不足,因此助長了股市中的投機心態。可以看到,在實踐中,投機者和追漲殺跌者通常佔多數,往往造成股價大起大落。
  對於發達國家的投資者來説,在全球形勢穩定時,就把新興市場國家投資作為謀取額外利潤的資産多元化配置場所;在發達國家陷入某種危機時,則把其作為對衝風險的好地方;在歐美經濟恢復生機時,往往會迅速從其股市脫身。這在某種程度上使得新興市場國家股市更像是全球投資者的“提款機”。換句話説,在一國基本面存在仍未解決的頑疾時,其股市的資源配置功能是否有助於解決矛盾值得商榷。而在此背景下,高度開放的、國際化的股市如何權衡利弊,值得深思。
  正因如此,多數新興市場國家更受短期資金而非長期資金的青睞。在其金融結構中,資金期限錯配和缺乏長期資金支持亦成為常見現象。長期以來,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互補增長,使雙方獲益匪淺,但同時也使新興市場國家發展的被動性增強,股市波動只是一個縮影。因此,對大多新興市場國家來説,必須切實練好“內功”,擺脫“熱錢樂園”的尷尬地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南非財長:積極應對新興市場危機 2013-08-27
資金外流壓力籠罩新興市場股市 2013-08-26
新興市場能避免一場危機嗎 2013-08-26
貨幣寬鬆退潮 新興市場遭殃 2013-08-26
中國感受到新興市場動蕩的衝擊 2013-08-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