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二季度以來,全球經濟增速普遍放緩,顯示自2008年開始的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和各種財政刺激政策推動的經濟周期行將結束,全球經濟正迎來後量化寬鬆時代,量化寬鬆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正逐漸式微。 隨着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先後見底,各國非傳統的貨幣政策將逐漸淡出。8月22日凌晨,美聯儲公布了7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紀要內容顯示,美聯儲確認削減QE:如果美國經濟如美聯儲預期般復蘇,將在年底前撤出部分資産購買,2014年中期將完全結束QE。市場普遍擔憂,美國貨幣政策的變化將導致全球流動性緊張,引發金融市場的震蕩。 從上周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來看,美國8月Markit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由53.7升至53.9,為3月份以來最高水平,分類指數普遍上揚,其中新訂單和就業指數表現尤佳。另外,美國6月房價指數月率上升0.7%,高於市場預期上升0.6%,房地産市場有望繼續改善。美國8月堪薩斯聯儲製造業綜合指數為8,好於市場預期6;美國7月咨商會領先指標月率上升0.6%,好於市場預期上升0.5%。在經濟增長穩健的預期下,美聯儲必然撤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全球貨幣大潮終將退去,“裸泳”時代即將開啟。 美聯儲的明確信號表明,非傳統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開始轉向,市場預期也發生變化,資産重新配置和定價已經開始,全球利率上揚。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走高,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上升了一個百分點。全球國債利率水平隨之出現不同程度的走高。債券利率上升推高了全球融資成本,預示着全球資産的重新配置,這勢必改變全球資金的風險偏好,使包括新興經濟體股市、黃金等貴金屬、金融資産、非美貨幣等在內的廣義資産價格大幅調整。 全球金融資産組合正在發生變化,資本市場資産配置的變化正在改變全球資金的流向。美國金融市場的債券和股票的回報出現變化,全球不同金融市場的不同金融産品也將面臨重新風險定價。美聯儲暗示緩和非傳統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發達國家大量資金流出債市,流入股市;大量國際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市和股市。 國際資金避險情緒高漲,風險偏好降低,從新興市場大量流出,大宗商品市場受挫。南非、墨西哥、巴西、印尼、印度、土耳其等新興經濟市場國家都出現資金外流,引起債市利息上揚,並引發股市下跌和本幣貶值,一時間有些國家的股市下跌和本幣貶值超過10%。2013年8月19日,印度、泰國、印尼股市分別下挫1.56%、3.27%和5.58%,黃金、白銀、倫銅、倫鋁等全線下跌。8月20日,亞太股市再次大幅下跌,日經225指數和香港恒生指數跌幅超過2%,泰國綜指跌幅一度超過3%,印尼雅加達綜指跌幅一度超過5%。雖然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債市、股市和貨幣市場大幅波動,但資金流出量佔新興經濟體當地金融市場規模小於1%。非傳統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實際開始撤出後,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金融衝擊不可低估。 雖然中國的資本負債表目前還處於可控範圍,但外需持續疲弱,製造業尚未企穩,未來經濟還面臨硬着陸的風險。迎接後量化寬鬆時代須未雨綢繆,要審慎評估跨境資金流動可能造成的宏觀經濟衝擊,謹慎應對跨境資金流出將帶來的負面影響。目前,這一影響在國內股市和樓市已經有所反應,須密切關注全球金融市場動向,跟蹤有關資金的流動,警惕由此帶來的流動性衝擊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防範可能的金融危機。着眼長遠發展,中國應妥善處理地方債務問題,把握好資本賬戶開放的節奏;注重調整國內消費與投資結構,努力平衡宏觀經濟的發展;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啟動新一輪的經濟改革,為未來的長期經濟增長釋放持續的制度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