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編制完成《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併重組工作方案》並上報國務院等待批復。方案提出,力爭5年後,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總數整合到50家左右,前10家國內品牌企業行業集中度超過80%。目前全國有127家生産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企業,前10家的企業所佔比重只有42%左右。 最近,乳粉奶業不斷傳出利好消息:先是衛計委提出,奶粉相關標準必須跟國際接軌;緊接着,農業部提出,每年投入3億讓奶牛在源頭吃好草、産好奶;後來,嬰幼兒配方乳粉開始進藥店銷售。如今,工業和信息化部又鄭重提出,要推動奶粉企業的兼併重組。倘若這些制度都能切實落實到位的話,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就有可能得到充分保障。 實際上,讓嬰幼兒乳粉行業兼併重組,並不解決乳粉質量的問題,也提高不了消費者的信心。國內乳企的信譽危機,是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共同合力的結果。尤其是每次乳企出現質量問題,曝出負面消息,都少不了大塊頭企業的功勞。三鹿和蒙牛等行業龍頭相繼出現醜聞,才使得國內乳企的形象一落千丈。一些乳企巨頭由於對自己産品質量把關不嚴,見利忘義,規模擴充速度過快,才使管理出現重大漏洞。因此,國內乳企惟有嚴格內控機制,將有可能發生的風險控制在可控範圍內。如此一來,才能讓國內消費者重拾對國産奶粉的信心。 倘若按照工信局既定動作運作的話,乳企只能收穫産能的增加,而不能收穫産品質量的全面提高。只能讓企業數量變少,而不能收復進口奶粉所佔市場份額. 當然,我們並不反對奶粉行業基於市場選擇的自由兼併,但是這種重組兼併的背後,倘若有政府的拉郎配,不僅會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也違背政府職能轉變的要義。在這方面的教訓已屢見不鮮。譬如,鋼鐵行業,推動兼組好多年,始終沒有收到預想的效果。在這方面,乳企既不例外,更不會出現有悖市場規律的奇蹟。 “市場的歸市場,行政的歸行政”,這句話,我們喊了多年,至今我們仍在犯類似錯誤。企業間的談婚論嫁,用不着政府部門瞎操心。政府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架構公平正義的市場環境,組成一個有公信力的監管網絡。比如,前些日子,工信部發布了提高嬰幼兒乳粉質量行動方案,提出建設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實行嬰幼兒配方乳粉的GMP管理模式,這樣的舉措,既沒有出現越位,又符合現代政府的監管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