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著名投資人張化橋、富國中國中小盤基金經理張峰等投資人,在招商銀行私人銀行的行業交流會上暢談股票投資。當談及A股和H股投資的區別時,張化橋舉了個例子,立刻震驚了在場人員。 張化橋説,天津創業環保於1999年在香港上市,一年後在A股上市。14年之後,該公司H股漲了12倍,投資者收益可觀;該公司的A股僅上漲12%,大大低於累計通脹水平。而上周五H股只有3.12港元,A股股價卻高達8.37元人民幣——相當於10.61港元。很顯然,這是由於創業環保在A股發行的新股價格遠遠高於H股。 於是張化橋得出結論:股票的買入價太重要了。“如果新股發行的價格把未來幾百年的利潤都已反應,那麼股民想賺錢,可能稍微有點難度。”他説。 實際上,這並非個案。根據張化橋的研究,截至上周五,兗州煤業H股股價上市至今漲了7.8倍,而其A股股價累計僅上漲1.2倍。寧滬高速、深圳高速、皖通高速、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情況亦然。“當然還包括世界著名的中國石油。”他説。 那麼,同樣的公司在A股市場和H股市場發行價不同的原因是什麼?記者認為,除兩個市場投者成熟度不同外,這與A股屢屢在弱市中暫緩新股首發(IPO),強市中加大IPO供應量應有關聯。 眾所周知,影響新股發行價格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質量、市場強弱、流動性、可比公司的股價等四個因素。既然討論同一公司在兩個交易所不同價發行,可排除第一個因素的影響。 在股市走強時,大量投資者攜鉅資進入股市,市場流動性一般也較為充裕,系統性的行情也勢必帶動個股股價大幅上漲。此時,一般會伴隨着大量的新股發行,而此時的新股發行也容易出現發行價格畸高的現象。 這一現象在2007年體現得淋漓盡致。當年建設銀行、中國石油等大盤股陸續登陸A股上市,如今中國石油和建設銀行股價的複權價較發行價已打折了不少,其中中國石油市值蒸發了數萬億元。 既然牛市中發行股票容易被資金堆出高價股,因而此後需要大量時間消化泡沫,而市場低迷時流動性相對不足,可比的公司股價也在低位,新股的股價應該比較低,這點對投資者是有好處的。可惜的是,IPO在熊市中往往遭暫緩,即便在A股已過弱冠之年的今天。 當然,A股一直有個爭議——在熊市中發行新股會否加劇市場疲弱,牛市中如果不加大新股供應量,會否加快泡沫的形成。 可喜的是,有現成的橋過,沒必要摸着石頭過河。牛市熊市的發行節奏和發行量完全可以交給市場,牛市中只要賣得出去隨便賣,甚至給予超額配售權;熊市中只要賣的出去也隨便賣,賣不出好價錢可自行決定是否讓利發行。這樣既可以保證發行人的利益,也可以保證投資者的利益,畢竟有很多企業願意在熊市裏讓利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