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溫州調整房地産限購政策,引發市場對其他城市跟進甚至限購或全面松綁的預期。在中央對此事並未叫停的背景下,市場産生這樣的預期並非毫無道理。但是,該案例具有較強的特殊性,更不能就此推論中央對樓市調控放鬆了。 從溫州的政策本身來看,此次調整的是對本地人購房的限制,由2011年時提出的本地人只能新買一套房調整為允許本地人買第二套房,這與當年“新國八條”要求的對已有一套房的本地人限購一套房的內容一致,所謂限購放鬆並未突破中央的調控底線,因此也就談不上“松綁”。 當初溫州限購令之所以嚴於中央,是因為當時溫州房價上漲幅度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投機炒房現象嚴重。而目前投機炒房現象基本得到遏制,無論是存量房還是新增供應量都超出以往,土地供應低價放量但無人問津,房價持續下跌甚至腰斬,房地産市場的萎靡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當地經濟發展,此次調整限購或許是出於緩解地方經濟和財政壓力的考慮。 另外,從中央的政策來看,今年3月&&的“國五條”細則明確提出,對住房供需矛盾突出、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城市要進一步從嚴調整限購措施,而對存在住房供過於求等情況的城市,也應指導其採取有效措施,保持市場穩定。從這個角度講,溫州此次為穩定市場而調整限購政策,實際上是在中央政策允許範圍之內。 儘管新一屆政府至今對房地産調控未有明確表態,但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在當前重點城市房價已在高位,外地人買房需求不減的情況下,不調控就無法穩定市場,因此,房地産調控不應也不會放鬆。 新一屆政府之所以仍然沒有明確表態,主要是因為正在進行長效機制的政策框架制定,表態時機未到。但沒表態並不代表沒有做,因為長效機制包括住房供應體系的完善、房地産市場運行和監管機制的健全、房地産稅制改革的推進、住房金融體系的完善、住房用地供應機制的完善、住宅産業化的推進等六個方面,整個長效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有一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期待不久的將來,新一屆政府能夠對房地産調控及長效機制明確表態,從而確保市場預期的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