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將公車管理“外包”
2013-08-14   作者:鄧海建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這些天,媒體公開報道《盤龍區公車“實名”上路》、《省統計局所有公車貼標“求”監督》,把公車置於群眾監督之下。這類舉措令民營企業萌生了參與公車管理的想法。昨天,昆明雄霸車輛經營管理服務所把申請書遞交省統計局,並承諾:願交保證金100萬元,保證做到“嚴禁黨員領導幹部公車私駕、公車私用”,而且“滿意再付費”。(《都市時報》8月13日)
  有人用三個“三分之一”形容國內公車亂象:即公務公用三分之一,領導私用三分之一,司機私用三分之一。這説法或有偏頗,但公車私用確實普遍存在。早在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公車改革要求。2005年至今,探索公車改革的試點均被列為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重要內容。遺憾的是,公車私用的醜聞仍是一拍一個準。
  公車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從三個方面看得出來:一者,公車支出是三公消費中的“重頭戲”。預算要減負,公車當“先行”。截至8月8日,18個省份公布了本級政府“三公”。從各省份的支出看,公車支出額度最高。15個省份公車支出總額為75.54億元,達到三公經費支出總額的65.85%,最高的遼寧,其公車支出佔比高達84%。而此前中央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平均來看,公車支出約佔“三公”支出總額的7成左右。
  二者,這些年,地方試點的“車改”不算少。1993年,廣東東莞選擇“取消配車,發放補貼”的方式,第一個啃下公車改革的螃蟹。此後20年間,各地車改悄然而動,從1998年大慶車改失敗,到2011年杭州車改成功收官,再到正在穩步推進的溫州、寧波等地的車改,共識與探索從來沒有止步。只是,這些試驗,要麼人走茶涼、要麼局地試水,多是改着改着就悄無聲息。
  三者,“車輪上的腐敗”,會遭致民怨。就在幾天前,網上還反映“雲南紅河州志辦主任馮雲假期中公車私用”,經查,情況屬實,相關部門免去當事人紅河州志辦黨組書記、主任職務。在廣東,廣州有舉報公車私用的區伯,惠州也有半職業舉報人“惠陽區伯”——前者兩年內舉報了100多輛“私奔”的公車,並成為全廣州家喻戶曉的人物;後者因為舉報“公車私用”等公共問題遭砍手潑硫酸弄瞎眼。如果公車能被關進“籠子”,這些醜事、怪事、不平事就會少很多。
  總之,車輪上的浪費觸目驚心,真正意義上的車改迫在眉睫。如今,在我們對改來改去難成氣候的車改幾乎要喪失信心的時候,有民企現身,高調承諾,保證做到“嚴禁黨員領導幹部公車私駕、公車私用”,令人醍醐灌頂:公車管理,既無涉敏感領域,也無須技術壟斷,何不將公車服務交由民企經營,由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説不定還真能治好公車頑疾。
  退一步説,企業提供公車服務,也許難治領導私用的問題,但不會放任司機浪費那“三分之一”。而且,還能降低職能部門管控公車的成本,將公車消費曬在陽光下。既然民企有風險抵押的勇氣、願意服務方“滿意再付費”,還等什麼呢?不妨讓他們代管公車試試,看看公車運營到底要花費多少成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雲南:使用超標、超編公車要收繳並追責 2013-08-08
長沙交警再度曝光“最牛違章公車” 2013-08-01
[觀點]治理“公車腐敗”減少數量是根本 2013-08-01
拍賣309輛公車 柳州在廣西首推公車改革 2013-08-01
“次優選擇”公車改革為何遭質疑 2013-07-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