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據調研,幾乎每一個大城市附近都要搞一個新區,其規劃佔地和人口甚至於遠遠超過老城區。現在不止鄂爾多斯,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鬼城”的現象。一些城市的房地産項目空置率達40%-60%,有些中西部城市的項目空置率更高達70%-80%。(8月7日《上海證券報》) 儘管發改委官員沒有詳細向我們透露,全國究竟有多少個“鬼城”,哪些房地産項目空置率高達70%-80%,但其透露的大概信息仍然讓人很驚詫。這説明過去我們所走的城鎮化之路,不僅走了很多彎路,而且留下了很多後遺症。據悉,今年下半年會&&全國城鎮化規劃,如果該規劃不能有效預防“鬼城”、消滅“鬼城”,將會後患無窮。
以著名“鬼城”——鄂爾多斯為例,一度瘋狂的“造城運動”之後,不但遺留下鉅額政府債務,而且還遺留下了很多“爛尾樓”項目。有當地建築商稱,“鄂爾多斯的房子蓋得太多了,要完全消化恐怕需要10年時間。”對於這樣的“鬼城”,顯然不能再以攤大餅式的方式擴張了,必須先解決“爛尾樓”、房屋空置率等問題,再説擴張問題。 之所以出現這麼多“鬼城”,原因不外乎三個方面:一是之前發展城鎮化,人與産業等要素沒有協調發展,城鎮化演變為“房地産化”。在發改委官員看來,我國很多地區的“城市供給”已經過剩,“有城無業,有城無市,有城無人”的“三無”現象嚴重。這裡所謂的“城市供給”過剩,筆者以為,主要還是房地産項目供給過剩。
二是土地財政思維驅使地方政府早賣地、多賣地,導致大量土地變成房地産項目後,房産無人購買或無人居住。當然,不僅僅是土地財政,大拆大建會創造GDP,以及房地産相關稅收等,也在促使地方政府批新區、發展房地産。但由於單純發展房地産不能給城市帶來大量就業,所以新區就變成了“鬼城”。
三是我國房地産監管很不完善。即城市政府只是一味地賣地、批房地産項目,沒有針對房地産項目空置情況進行深入調查,也沒有在審批環節充分考慮空置率。如果把新批項目數量和空置率挂鉤,恐怕不會出現“鬼城”。再加上房地産稅收制度不完善,沒有針對空置房專門徵稅,就造成房屋大量空置,開發商或房主卻不承擔什麼代價。 儘管“鬼城”已經很多,但似乎沒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瘋狂賣地現象仍舊存在。所以,現在倡導的新型城鎮化,絕不能是一種口號,而是要真正實現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産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至少讓房地産、人、公共服務、産業協調發展、統籌發展,避免再製造新的“鬼城”。 推進新型城鎮化,筆者以為,首先要消滅已經存在的“鬼城”,以避免舊“鬼城”未去又增添新“鬼城”。而消滅現有“鬼城”的辦法是,圍繞“鬼城”配套合適的産業,通過産業吸引就業,進而消化過剩的房産;完善“鬼城”周邊的公共設施,方便就業、生活;針對開發商或房主的空置房徵收重稅,以倒逼開發商降價賣房。更重要的是,要把消滅“鬼城”與地方官員考核挂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