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産稅應盡快以“本來面目”示人
2013-08-06   作者:馬紅漫(經濟學博士財經評論員)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字號
  房産稅擴圍的“主流路徑”浮出水面。杭州市政府上報方案,將採用對增量房屋徵收房産稅的模式,以家庭為單位劃定人均60平方米的免徵面積,稅率根據住房性質分為4%。和8%。兩檔。
  作為全國房産稅試點擴容的樣板,杭州方案備受關注。遺憾的是,雖然徵稅力度較以往試點有所收緊,但仍未擺脫增量徵收的窠臼,短期內房産稅尚難真正實至名歸。對此,有關部門當積極着手完備各項基礎性工作,推動房産稅的杠桿調節作用儘早彰顯。
  近年來,房價在日漸趨緊的調控聲中攀漲,給廣大住房剛需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而從目前打擊樓市投機的着眼點看,包括限貸限購等利器皆圍繞交易環節而來。在樓市供求矛盾未有實質性扭轉之前,這些遏制房價飆長的措施難免會陷入“強弩之末”的尷尬之中。恰因此,建立樓市調控長效機制、利用房産稅等市場化工具激活存量房源就成為未來調控向保有環節轉型的重要方向。
  需要提及的是,我國房産稅雖已在上海、重慶兩地破題,但僅對增量房超額部分徵收、稅率總體偏低等特徵明顯,已有試點尚未體現出對投機行為的震懾力。故而,業界對未來房産稅擴容改革頗為關注,而率先出爐的杭州方案則被視為下一批試點的重要標杆。
  不可否認,杭州方案雖與上海試點較為類似,但卻在人均免徵面積的劃定和認定上開始涉及“存量”,且總體稅率設計也較後者有所提高,預示了未來房産稅徵稅模式趨緊的特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擴容方案總體上秉持了增量徵收的框架,以至於房産稅仍難以擺脫“溫柔一刀”的市場形象。這意味着,投機者只要按兵不動,炒房“前科”便可既往不咎。與此同時,一些改善型剛需反而可能因觸碰到免徵面積紅線而成為納稅對象。可見,這種選擇性徵稅可能導致房産稅的公平性受到折損。而海外經驗表明,房産稅如果要發揮效應,就必須對各種戶型以及增量存量一視同仁。
  當然,房産稅選擇增量徵收方式破繭而出是有其客觀背景的。一方面,將增量房源設定為徵稅發力對象可以避免與既得利益者正面衝突,加速房産稅試點的擴容速度;另一方面,國內經濟增速已出現減緩跡象,而房産稅開徵初期必然會抑制樓市交投、觸動土地財政利益,這是地方政府所不樂見的,而增量徵收所形成的市場衝擊則較為柔性,易於被試點地方所接納。應當指出的是,以增量徵收為重要特徵的試點過渡期應儘早結束,有關部門當以民生為重,加快城市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工作、提高商品房確權與估值效率,以此為房産稅儘早向所有房源公平徵收、優化市場供求結構奠定紮實的基礎。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房産稅莫以增量規則遮蔽公平原則 2013-08-06
房産稅增量徵收 試點擴圍影響有限 2013-08-06
房産稅走上正軌 方可取消行政調控 2013-08-06
房産稅並非降價利器 2013-08-06
房産稅是推動稅改的新機遇 2013-08-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