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部門高負債可能推高銀行不良貸款率
2013-08-02   作者: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張茉楠

    銀監會日前發布最新數據,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5395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6%,不良貸款率與上月持平。然而,隨着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實體部門資産負債率上升,中國不良貸款率可能將在未來大幅上升。
  根據銀監會發布的監測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5395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6%;貸款損失準備金餘額1.57萬億元,同比增長18.97%,撥備覆蓋率291.3%,同比上升0.59個百分點,撥貸比2.88%,同比上升0.09個百分點。其中,&&貸款餘額9.7萬億元,同比增長6.2%,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低9個百分點;銀行理財資金餘額9.08萬億元,其中非標準化債權資産餘額2.78萬億元。
  儘管從賬面數據來看,不良貸款佔總資産的比重並不高,甚至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不良貸款率都在可控範圍內。然而,問題在於中國很大部分的不良貸款是隱性的,許多隱性不良資産並未涵蓋在內,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率被大大低估。
  進入2013年以來,隨着宏觀經濟形勢整體下行、工業企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應付賬款壞賬加重導致銀行凈利潤增速放緩,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呈現抬頭之勢。儘管上半年工業企業利潤率實現了恢復性增長,但由於虧損面不斷擴大(目前企業虧損面已升至20.7%)導致企業賬款拖欠現象嚴重、賬款構成比例上升,應收賬款回收和資金回籠困難,其中製造業則成為不良貸款的重點風險區域。
  目前,中國非金融企業整體負債率已經處於過高水平,企業負債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例高達105%,企業高負債率猶如在鋼絲上行走,特別是在宏觀經濟波動時期,企業的償債困難將導致銀行不良資産出現問題,甚至波及到整個金融體系。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2年,中國非金融部門(居民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債務佔GDP比率整體呈上升趨勢,債務總額由25.8萬億元上升至91.6萬億元,杠桿率由139.3%上升至176.3%,累計上升約37個百分點。這其中,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問題尤為突出。根據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報告,截至2012年底,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在65萬億元左右,相當於GDP的125%左右,遠遠高於發達國家企業債務50%-70%的平均水平。
  中國企業部門的資産負債率(杠桿率)為何如此之高?這恐怕與結構性産能過剩有關。統計數據顯示,越是那些産能過剩的行業,其資産負債率越高。與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相比,我國工業行業的産能過剩從局部行業、産品的過剩轉變為全局性過剩。在我國24個重要工業行業中,有19個出現不同程度的産能過剩,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焦炭、電石、水泥等重工業行業産能過剩都是比較嚴重的。2012年,中國産能利用率為57.8%,這要遠遠低於1978年以來中國的産能利用率達到72%-74%的平均水平。
  根據Wind資訊統計,2012年末鋼鐵行業整體資産負債率同比微增了1.44個百分點,44家上市公司平均資産負債率為60.35%。而今年1-5月,大中型鋼鐵企業資産總額4.3萬億元,同比增長4.3%;負債總額3萬億元,同比增長6.5%;資産負債率69.4%,提高1.4個百分點。今年以來,産能過剩進一步蔓延,不僅傳統産業,就連風電設備、多晶硅等部分新興産業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産能過剩。數據顯示,風電行業2012年末資産負債率同比上升了2.02個百分點,21家上市公司平均資産負債率為52.96%。
  由於銀行會計提更多的壞賬準備來應對企業可能收不回的應收賬款,而其中,一向為貸款大戶的鋼鐵、電力、製造、地産相關産業恰恰是此次壞賬準備增加的重災區,這勢必影響銀行的資産質量和長期的撥備覆蓋。
  此外,儘管現在銀行的撥備率和存貸比,能夠覆蓋不良資産反彈的風險,但只是短期能覆蓋,從長期來説,中國企業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增速下滑,需求疲軟,成本上升、利潤縮水”這樣的困境,更要面對結構調整和轉型的難題,勢必要淘汰大量落後産能,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而這很可能導致很多企業出現重大經營危機或轉型危機,銀行業必須有足夠能力承受不良資産持續上升的風險。
  中國更須警惕隱性不良貸款率大幅上升的風險。首先,當前許多銀行的表外融資新增規模超過表內信貸新增規模,表外融資風險具有隱蔽性和不確定性,一旦出現理財虧損無法償還,銀行為避免聲譽上的損失,可能會動用表內資金來償還理財資金,使表外風險轉移至表內,並最終導致不良貸款率大幅上升。
  其次,基礎設施信貸資金量大,風險易暴露。在目前的融資模式下,部分依靠財政支出,主要通過融資&&貸款解決,城投債也是其資金來源之一。現行融資模式存在運作不規範、還款來源上對土地收入依賴較大等問題。
  眼下受地方政府&&貸款質量波動、房地産貸款質量波動影響,部分銀行撥備壓力逐漸增大,資産質量波動反過來又影響銀行的利潤留存能力,在外部籌資環境不寬鬆的情況下,部分銀行短期內無法籌到必須的資本數額。由於杠桿使用過高,信用規模迅速膨脹加大通脹或資産泡沫壓力,貨幣當局收緊信貸,將可能加劇資産價格波動,引發不良貸款攀升,給經濟造成更大衝擊。因此,需充分估計隱性不良貸款規模,切實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在重點領域做好提前布控極為迫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實體部門去杠桿更難 2013-07-30
合理控制實體部門負債規模 2012-04-05
山東銀行利潤快速增長 不良貸款餘額小幅反彈 2013-07-24
謹防製造業低迷致不良貸款激增 2013-07-19
謹防製造業低迷致不良貸款激增 2013-07-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