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縱容過剩産能的罪魁?
2013-08-02   作者:葉檀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葉檀

  經過多年壓縮過剩産能,至今難有成效,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稱,工業産品供大於求,價格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企業普遍經營困難,虧損面擴大、效益下滑。
  逆向激勵機制是過剩産能發源地。以GDP考核地方政府官員,地方官員招商引資擴大規模,産能是考核的重點,在考核指標中,對企業來説最重要的利潤、對社會來説最重要的成本消失不見。
  企業以利潤為指標,當一個企業長期虧損就應該倒閉出局,或者經過並購找到合格的經營者,當一個行業處於長期虧損狀態,進入該行業的企業數量就會減少。但我國有些行業倒行逆施。
  以電解鋁為例。2001年,我國電解鋁産量已位列世界第一,2009年,國務院頒佈實施的《有色金屬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曾明確提出,今後三年內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改擴建電解鋁項目,此後23個總規模774萬噸、總投資770億元的擬建電解鋁項目被叫停。結果如何?電解鋁産能從2003年的554多萬噸增長到2007年的1250萬噸,2009年政府宣布不再核準新建、改擴建電解鋁項目後,當年電解鋁産能出現25%以上的增長,到2010年底産能達到了2300萬噸,2011年産能更是超過2500萬噸,23個被下馬項目違規上馬。
  為了GDP,地方政府給低價地,煤炭大省給予煤礦和優惠電價,稅費優惠政策更是不可缺少。電解鋁過剩沒關係,有低價地撐着,有煤礦撐着。為了GDP,小鋼鐵廠不能關張,為了提升品質,需要擴建新的鋼鐵廠,於是,鋼鐵産量打到天上。逆淘汰規則在股票市場體現得更明顯,以高科技為誘餌,某些連年虧損的企業屢獲地方政府補貼。如果真是高科技企業,請找風險投資者,何必在股市圈錢圈得鬼哭狼嚎。
  不計代價的結果,不僅形成了一個個包羅萬象而又同質競爭的山大王式的省域經濟體、縣域經濟體,還使企業出現了劣勝優汰的逆淘汰現象。
  以鋼鐵行業為例。全行業虧損,産量仍在增加。納入中鋼協統計範圍內的大中型鋼鐵企業1~6月累計實現利潤22.67億元,同比增2.69%。其中6月鋼鐵業再度出現全行業虧損,納入鋼協統計範圍的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達6.99億元。而1~6月納入鋼協統計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率只有0.13%,6月份降至-0.23%。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累計生産粗鋼3.9億噸,同比增長7.4%,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
  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行業處於逆淘汰。環保較好企業的噸鋼環保成本在120~150元,有些基本沒環保的鋼企,其噸鋼環保成本不過20~50元,有的甚至是零,這造成實際上的不公平競爭,環保達標的企業競爭不過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按規定給員工繳納福利金的企業,競爭不過使用 “奴工”的企業,於是,環境越來越差,專業人員越來越少,陷入價格戰被一分一厘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企業越來越多。
  壓縮産能過剩,靠行政手段沒用,相反,正是因為地方行政力量的干預、因為銀行給予導向型的廉價資金,才導致賠錢企業在市場上佔主角。地方政府公司化不僅影響房地産市場,影響地方債務風險,更讓中國經濟陷入低價低質競爭的怪圈。要從根本上壓縮産能過剩,必須讓政府之手退出市場,抑制地方政府公司化。
  政府需要做的是建立公平的游戲規則,並持續監管。不管鋼廠産能是多少,只要其符合環保要求,符合産品質量要求,按章納稅,政府就沒有理由制止其進入市場,政府不必操企業家的心,替工廠資本發愁。只要建立環保門檻,只要讓違規企業對環境、民生有所敬畏,市場自然優勝劣汰。
  政府做好監管者,讓所有的企業在同樣公平的&&上競爭,至於過剩不過剩,由企業家自己去操心。情況必然是,政府不操心,産能反而不過剩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地方政府是過剩産能重要推手 2013-07-11
多部委“釜底抽薪”去過剩産能 2013-07-09
[博客]把壓縮過剩産能作為核心任務 2013-07-03
把壓縮過剩産能作為核心任務 2013-07-03
把壓縮過剩産能作為核心任務 2013-07-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