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産能屢屢回潮誰之過?
2013-07-31   作者:李雪峰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日前提出,將從七方面着手建立化解産能過剩機制。而在較早前,工信部披露了今年首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産能名單,其中還涉及多家上市公司。
  實際上,從2011年開始,關於去庫存和産業並購的呼聲越來越高,去庫存可以説已遍及各個行業。當時各行業的去庫存多係自主調整,來自於行政層面的産能干預相對較少,但今年以來,行業的自發性去庫存已不足以化解産能過剩壓力,以至於引發政策調控。
  根據相關調查,目前工業企業産能利用率均值不足八成,電解鋁、水泥、鋼鐵、船舶、玻璃等領域則相對更低。與山東鋼鐵、寶鋼股份、福建南紙等公司停産部分項目不同的是,前述行業並未大規模停建過剩項目,相反仍有大量在建及擬建項目,尤其是部分基建領域,産業規劃甚至布局到了5年之後。
  地方基建衝動與工信部産能調控客觀上形成了衝突,但過度指責地方政府及企業以經濟規模為綱顯然有失公允,實際上,目前的産能過剩局面在相當程度上是為此前的非理性産業規劃和集中審批埋單。
  2009年,十大産業規劃相繼出爐,其中就包括目前深陷産能過剩困局的鋼鐵、船舶。當時船舶行業的産能目標是2011年造船量達到5000萬噸,鋼鐵行業的産能目標是2011年粗鋼産量5億噸,石化領域則準備建20個千萬噸級煉油基地。去年船舶完工量達到6000萬噸,粗鋼産量則超過7億噸,在目標基礎上進一步攀升,造成了規模擴大、普遍虧損的虛假繁榮局面。
  有必要指出的是,當時十項産業規劃對産能過剩問題已有所預見,如鋼鐵規劃曾要求嚴控落後産能和防範盲目投資。在實際執行中,也確實有一部分企業被兼併重組,部分落後産能被叫停,但卻有更多的項目集中上馬。更為重要的是,經過政策洗牌,越來越多的項目掌握在大型企業手中,換言之,在小企業被扣上落後産能帽子的同時,大企業憑藉其強大的社會資源不斷拿項目,以至於有了“吻增長”的情形。
  産能過剩既是企業造成的,又與包括職能部門在內的整個社會的浮躁心態息息相關,而淘汰落後産能、鼓勵産業升級也並非今天才有的口號,如何實質性地淘汰落後産能,才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1432家企業落後産能 年底前徹底拆除淘汰 2013-07-27
工信部今年首批淘汰落後産能企業名單 2013-07-27
工信部淘汰落後産能首炮:19家上市公司上榜 2013-07-26
貴州3年淘汰落後産能近2000萬噸 2013-07-10
山東設淘汰煤炭落後産能專項資金 2013-06-2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