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影響深遠的“排雷行動”
2013-07-31   作者:陳志龍  來源:國際金融報
分享到:
【字號
  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再念“緊箍咒”。
  按照國務院部署,審計署將於近日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這項突然啟動的夏日審計風暴意義非同尋常,它將為經濟、金融、財稅、央地關係等多方面的決策提供一個系統準確的“基本面”為前提。
  過去100天“新政”的政策取向很清楚,中國經濟要重回健康增長的軌道上來,必須大規模去杠桿化,乾綱獨斷地遏制財政信貸過度擴張態勢,強力糾正結構性扭曲錯配的局面。應該説,一定時段內的增長速度下滑不可怕,可怕的是渾身病的“老爺車”還在擰發條,踩油門,那就是末路狂奔。在連環雷密布的危險三角地帶左衝右突,會有散架失控的風險。及時“排雷”、糾偏才能提振市場和公眾信心。
  回顧過去200多年時間裏,全球發生的250多次主權債務違約的歷史事件,特別是過去20年間,從墨西哥金融危機(1994)、亞洲金融危機(1997)、到後來的俄羅斯(1998)、巴西金融危機(1999),再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及2009年歐債危機,本質而言都是資産負債表的危機。危機引信一旦觸發,那就是山呼海嘯的巨大衝擊,伴隨着劇烈的經濟混亂、社會動蕩和政權更迭。而主權債務違約事件往往都是與經常項目逆差、公共部門赤字、信貸失控、金融爆炸等等因素相互交織,相互強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分稅制改革以來,已經形成了一個“以中央政府為核心,以地方政府為主體”的隱性擔保體系,體制特點賦予的中央對地方財政承擔的終極無限責任。雖然各級財政分灶吃飯,但地方出了問題,最終矛盾還是層層上交,正是有這種“兜底機制”和官員的任期激勵機制,所以以中國國情,似乎不會出現類似底特律式的地方政府破産事件。
  但現實情況卻讓人擔憂。6月底,審計署公布了對36個大中城市政府債務餘額的審計報告,當時披露的這批城市債務餘額為3.85萬億元人民幣,比2010年底增加4409.81億元,增長了12.94%。而最近,國資委的一份報告再讓人脊梁骨冒冷汗,報告稱,當前&&融資規模達到13萬億元,2013年預計到期債務總額約3萬億元,已佔地方財政收入的50%以上。從前5個月地方財政收支來看,扣除中央轉移支付,部分省份已出現收不抵支情況。如再不切實採取措施,假以時日,中國可能出現地方政府&&大面積的付息困難。
  今年“地王”頻現,與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增加、更依賴土地財政有直接關係。數據表明,上半年全國房地産用地供應8.24萬公頃,再創歷史新高;全國土地出讓合同價款1.7萬億元,增幅達77.3%,其中房地産用地出讓價款同比增幅超過90%。土地財政演繹到今天,已是飲鴆止渴,雖可解一時之渴,但長期看是致命的,它加劇財政、金融風險,使得中國經濟進一步“房地産化”。
  地方債務膨脹是建立在土地神話基礎上的,其前提是經濟增長率保持較高水平,政府的土地資産有貼現價值,但經濟一旦進入中長期調整,資産流動性差、變現能力喪失後,政府債務內在的風險點——資産負債期限的錯配就會暴露無遺。中國銀行體系內佔負債大頭的短期存款與固定資産和房地産長期貸款之間存在着長期的扭曲性錯配,而這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地方考慮不到的。正因為如此,&&貸款風險長期被忽視,“溫水煮青蛙”的游戲終結,這個看似安全的系統,惟一被低估的就是風險。
  地方債務的隱性、不透明、幾本賬問題長期存在,幾乎成了“連環雷”。那些曾經“敢叫日月換青天”、風光無限的地方,曾幾何時“金滿箱、玉滿堂”,如今“轉眼成丐人皆謗”。開封、新鄭、神木、鄂爾多斯、溫州等地,都給我們提供了鮮活的樣本。政府債務與房地産和影子銀行相互牽扯,風險疊加,不斷衍生出新的風險事件,已引起高層重視。因而,在這個炎熱的夏天,審計署再度全面發動,向政府債務審計急馳,可視為中國經濟的一次“排雷行動”,其影響深遠,居功至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議事壇]審計地方政府債務須有配套舉措跟進 2013-07-31
地方政府債務償還的新思路 2013-07-24
地方政府債務十問 2013-07-24
地方政府債務透明度有限威脅中國信用狀況 2013-06-13
地方政府債務餘額3.85萬億 9省會債務率超100% 2013-06-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