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管住高房價就要管住貨幣
2013-07-24   作者:黃人天(獨立經濟學家)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6月份全國70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不管是新建商品住宅還是二手房,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漲幅均 “名列前茅”。這已是上述一線城市連續六個月領漲全國,並且其同比漲幅還呈現逐月攀升的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一線城市不僅均實行了“限購限貸”,還都採用了行政“限價”手段,官方或正式發文,或通過嚴控預售審批、價格備案、土地出讓環節源頭把控等手段來調節上市節奏和價格走勢,其中北京的版本最嚴。
  在今年上半年行政性宏觀調控與寬鬆貨幣政策並行對衝的過程之中,二者的政策匹配度不佳,前者的力度不及後者,也就是説貨幣政策過於寬鬆,導致市場對於房價上漲預期過於強烈,進而房價上漲超出預期。並且,央行投放的基礎貨幣沒有進入製造業投資,而是進入金融體系牟取投機利潤,一部分進行各種形式的對外貿易套利,一部分進行各種形式的房地産貸款套利,國民經濟已經陷入金融泡沫泥潭或者叫“流動性陷阱”,如果不是形勢嚴峻,中央政府不會在5月份嚴厲打擊對港貿易套利,更不會在6月份冒着觸發金融危機的巨大風險進行收縮流動性嘗試。
  正是由於過量資本涌入房地産業和其後盾金融業,導致房地産商“不差錢”,也導致採用各種方式繞過限購限貸的購房者貸款寬鬆,進而房地産業供需兩旺,房價節節上漲。市場經濟中的微觀經濟主體是追漲殺跌的,手頭寬裕預期樓市向好的房地産商涌向土地市場,又致使地王頻出,而預期房價上漲的購房者和炒房者也爭先恐後進入樓市,最終形成了上半年的紅火樓市。
  從本質上説,中國高房價問題就是個貨幣問題,房價與貨幣政策寬鬆度正相關。由於房地産按揭貸款對市場需求的透支和投機資本對房地産金融性盈利機會的渴望,還由於超發貨幣形成的剩餘資本無法投入實體經濟,一有貨幣寬鬆政策,就會有大量金融投機資本涌入房地産業和其後盾金融業牟取短期貸款和房屋倒賣等投機利潤,導致房地産市場供需雙方出現人為的“不差錢”狀態,進而價格機制遭到扭曲,房價往往就在相當程度上脫離真實供求關係,嬗變為一個貨幣問題,實現了高度金融化。
  如果貨幣政策全面放鬆,2009年和今年這樣的高房價就會重演,即便房屋和土地存在高空置率也照漲不誤,也就是説供求關係在寬鬆貨幣政策重壓之下被扭曲了,原本不該漲的東西漲得離了譜。反之,如果貨幣政策全面收緊,2011年那樣房地産業低迷也將指日可待,即便開發商們花大價錢聘請的研究團隊蒐羅出一大堆房屋供應減少的數據也止不住跌,也就是説供求關係又在緊縮貨幣政策重壓之下被矯枉過正了,不該跌的東西偏就跌了。
  既然中國高房價是個貨幣問題,那麼要管住高房價的根本途徑就是要管住貨幣。正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管住貨幣只能靠發行貨幣的政府。然而,政府的政策服務於政府的利益訴求,為了穩定經濟增長從而穩定一切,政府又需要運用寬鬆貨幣政策進行經濟刺激,於是就只有用“限購限貸限價”等行政性宏觀調控手段來對衝寬鬆貨幣政策對房價的影響,以便既保增長又控制包括房價上漲在內的通貨膨脹。
  這是極其理想的經濟政策績效追求,事實上做起來很難。如何在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之間把握合理分寸,確實是永恒的難題,最能考驗管理層的宏觀分析、政策選擇和行政執行能力。顯然,去年以來的貨幣寬鬆有“過猶不及”的問題。
  去年以來的貨幣寬鬆明顯過度,央行對金融機構的貨幣需求幾乎有求必應,以至於6月份央行意識到危機有意收縮流動性警告金融機構壓杠桿降風險的時候,已然形成習慣性依賴的金融機構還普遍預期央行仍然會及時放水,豈料這次“央媽”溺愛不再,結果許多金融機構瀕臨資金鏈斷裂才在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集體“臨時抱佛腳”,最終導致驚險萬狀的“錢荒”爆發。
  間接的貨幣寬鬆也不可小視。在影子銀行和剩餘資本大行其道的局面下,即便外匯管理當局不干預匯市,收購外匯,同樣有大量剩餘人民幣資本願意交換這些外匯。國際熱錢換成人民幣進來之後直奔金融市場,套取人民幣升值紅利,或者投入房地産短期貸款市場或對外貿易套利市場牟利。而國內剩餘人民幣資本則拿着交換來的外匯奔赴美國,搞投資移民,購買房地産,奢侈消費,“支援”美國人民的實體經濟復興大業。
  兩相對比,國際熱錢進來做的是純金融套利,玩一圈連本帶利揚長而去,而中國剩餘資本出去花錢是投入實體經濟消費,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此消彼長之間,給中國經濟留下的是房地産泡沫、出口貿易虛假數據、金融風險上升,給美國經濟留下的則是實實在在的經濟産出、就業增長、金融風險下降,輸贏一目了然。
  要管住高房價,就要管住貨幣。管住貨幣包括合理的國內流動性政策和對外匯率政策,必須有針對性地遏制圍繞房地産業的短期貸款活動,包括銀行貸款、信託貸款、委託貸款等等,不能讓房地産商資金太寬裕,否則房地産調控就是一句空話。同時,積極干預匯市,遏制人民幣匯率上漲預期,既防止國際熱錢入境製造泡沫,也防止本國財富無謂流失,控制房地産業金融風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IMF對高房價警示非危言聳聽 2013-07-19
過度依賴土地財政使高房價更難破 2013-06-25
高房價真能讓窮人有房住? 2013-06-19
“高房價有利窮人”論缺乏起碼溫度 2013-06-19
“高房價有利窮人”是歪理邪説 2013-06-1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