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普瑞神話破滅看如何重啟IPO
2013-07-24   作者:熊錦秋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IPO重啟如箭在弦,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海普瑞發行上市到目前的演變,其中有太多的教訓值得反思。
  2010年海普瑞招股書&&,“最近三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的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73.78%和244.53%”,另外公司還頭頂國內唯一通過美國FDA和歐盟CEP認證的肝素鈉原料藥生産企業等概念,再加上當時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稱海普瑞“之前很少見到這樣好的醫藥企業”,海普瑞風光一時,發行價達到驚人的148元。配售名單中,有保險、基金、社保基金、大型國企財務公司等大塊頭。
  但海普瑞上市後又是什麼樣呢,2011年度營業總收入及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5%和-48%,2012年度營業總收入及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9%和0.37%,2013年一季度凈利潤再度下滑19.84%。海普瑞IPO募集資金59億元,其中超募48.15億元,原本投資4.83億元用於年産5萬億單位肝素鈉原料藥生産建設項目,但拖到目前募投項目也遲遲未能建成;另外,目前公司仍有47億元募集資金趴在銀行賬上。
  海普瑞神話徹底破滅,上市後股價持續下滑,在廣大股民哭天搶地的同時,高盛作為原始股東卻賺得盆滿缽滿。高盛早在2007年起就潛伏海普瑞,持股解禁後自2012年二季度開始便接連減持,7000萬元成本的股票套現已經10億元以上,剩下的近4000萬股目前仍有近8億元的市值,獲利達數十倍。
  從海普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公司發行股票並上市,並沒有對公司業務發展産生什麼助推作用,大量資金仍然趴在銀行睡大覺,形成資源浪費,另外也形成了巨大財富轉移效應。反思海普瑞發行上市,筆者認為,要重啟IPO,最起碼要做好幾件事情。
  首先是解決詢價對象捧場新股發行的問題。2012年2月證監會向基金公司下發了 《關於加強新股詢價申購管理有關問題通知》,要求基金公司及員工不得受人請托進行報價,不得進行非理性報價等;中證協2012年9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詢價和網下申購業務實施細則》,要求詢價對象所屬業務人員或研究人員不得在參與首發股票推介活動時收受禮品或禮金、不得抬高或壓低股票價格等。
  什麼是合理定價,什麼是抬價,誰能説得清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難定義什麼估價才是公正估值,既如此,那麼即使基金經理在詢價時內心故意抬價,外人也難看透。另外禁止詢價對象明面收禮,但幕後的又如何管得住?
  導致基金、國有主體等詢價對象出價不公的根本原因,是委託代理鏈條出現問題、約束機制難以到位,因為這些錢不是他們自己的錢。要讓詢價對象不抬價,單靠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口頭上禁止詢價對象不允許抬價,説一萬次,出一萬個文件也沒有作用。必須建立可靠機制,讓這些操盤者從內心深處不願為之,比如將基金改造為發起式基金,基金份額中有相當一部分份額是基金從業人員自己的,當然不願捧場新股發行。
  其次,防止IPO資金超募。禁止沒有什麼資金需求的企業上市,只有確實急需大量發展資金的企業才允許上市;以擬發行企業募投項目所需資金為限,詢價得出發行價之後,擬募資金總額除以發行價就是發行份額。發行人應充分考慮 “社會公眾最低25%的持股比例”的股權分佈要求,留出余量;否則企業發行價過高,有時可能使得對外發行份額難以達到股權分佈要求,這種情況下發行終止。
  其三,嚴厲打擊市場投機操縱。當年有人炮製海普瑞肝素原料藥等題材,股價就遭到瘋抬。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這個新的歷史條件下,股市中的新經濟、新行業、高科技、成長股,成為誘惑投資者參與炒作的新題材、新迷魂藥。目前創業板沒有市盈率只有脫離股市大勢的瘋炒,其實也就是將來新股與老股走勢割裂、分離的預演。現在創業板可以一枝獨秀投機,預示將來新股同樣獨享投機盛宴。
  其四,嚴格控制外資享受超國民待遇。讓外資享受國民待遇,這無可厚非,但是讓外資等資本掮客在股市頻頻作為原始股投資者大獲暴利,這無異於作踐國內股民、讓其只能在二級市場無辜承受追炒風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重啟IPO:能不能讓挑戰變成契機 2013-07-24
重啟IPO,“去杠桿化”勢在必行 2013-07-17
重啟IPO市場何必心驚 中國股市8次暫停IPO回顧 2013-06-19
證監會:擬定於7月底重啟IPO 2013-06-18
證監會:擬定於7月底重啟IPO 2013-06-1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