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報告稱,從供應角度看,中國地方政府靠賣地金融、靠房地産發展會導致超額供給。現在面臨的挑戰是避免超額供給或政策失誤,否則將最終投資劇減甚至可能引發房價激烈回調。
中國房地産行業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集中表現在,區域性泡沫瀕臨破滅可能帶來的系統性經濟金融風險。這種泡沫如果通過宏觀經濟政策調控去主動刺破,由此引發的經濟金融風險將是可控、可稀釋消化的。如果放任泡沫繼續被吹大,那麼,泡沫自行破裂必將造成突如其來的經濟金融風險,這種風險是不可控、難預防的。
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6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房價格數據顯示,雖然有69個同比上漲,有63個城市環比上漲,北京新建住宅商品房價格指數同比上漲幅度高達16.7%,但民眾以及購房者似已麻木。標價再高,購買者寥寥。這是房地産泡沫破滅的徵兆和信號,説明高房價正在做最後的負隅頑抗,已經進入窮途末路。同時,從5、6月份的數據比較看,70個大中城市中,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比5月份分別減少了2個和9個,環比下降的城市個數比5月份分別增加了2個和5個。
除一線城市房價數據表現為上漲外,二三線城市房價正處於僵持拉鋸狀態,一些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崩盤跡象凸顯,區域性房地産泡沫正在漸漸消退和破滅。溫州、鄂爾多斯以及貴陽等城市房地産泡沫已顯露出破裂跡象。一些二線城市房價已經顯出回頭端倪,比如,南京中心城區一樓盤已經降價銷售。
十年來,房地産行業畸形發展,房價畸形暴漲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地方政府肆意妄為推行賣地金融、賣地財政,靠房地産拉動GDP、增加稅收。口頭上執行中央調控精神,暗地裏操縱推高房價。地方政府在樓市調控上耍兩面派的做法是房地産行業膨脹和高房價的元兇之一。
二是十年來的貨幣信貸大投放,是房地産行業無節制膨脹、高房價節節走高的元兇之二。簡單回顧一下。2007年房地産調控稍有起色時,遭遇美國次貸危機,接着爆發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這期間4萬億元大投資支撐住了房地産泡沫和高房價,使得這一輪房地産調控徹底淡出。金融危機過後,2009年底房地産調控開始“加壓”時,又遇到了2010年我國經濟的二次探底,貨幣信貸加上地方融資平台再一次大放水,而大部分都進入到了房地産領域。房地産泡沫繼續吹大,房價再次攀升,調控政策再次失效。2011年後,加大調控力度,受到限購限貸政策影響,商業銀行籠子裏的資金進入房地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房地産繞過金融籠子直接融資比重不斷攀升,已成為房地産開發企業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特別是信託房地産融資大量進入房地産領域,這再一次吹大了房地産泡沫,繼續推高着房價。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廣義貨幣(M2)餘額105.45萬億元,是去年全年GDP總量的200%。實體經濟不景氣,貨幣嚴重超發都進入到了房地産領域,使得房地産泡沫一輪又一輪被吹大,房價一輪又一輪被推高。
只要能夠管住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和房地産稅收的黑手,只要能夠管住貨幣信貸,堅持不放水,必將成為遏制高房價的釜底抽薪之舉。
不過,本屆政府上任100多天后,“克強經濟學”的經濟政策框架基本清晰和形成。其中一個核心內容是去泡沫化和避免大規模刺激政策。進入二季度後,經濟遭遇明顯減速困境,6月中下旬銀行業“錢荒”又瞬間突至,在這種考驗下,中央仍然堅持不放水貨幣信貸,倒逼轉型。這種思路無比正確。
只要財政部、央行不放水財政貨幣信貸資金,證監會不放開房企融資,那麼,房地産行業裏的流動性將很快緊缺,房企就不得不降價促銷手中的捂盤囤房,高房價將很快回頭,房地産泡沫將開始消退,經濟金融風險也將慢慢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