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商業地産泡沫吹大
2013-07-18   作者:李宇嘉(深圳市房地産研究中心分析師)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近年來,隨着擴大內需、經濟轉型、城(市)鎮化加速和大消費時代的到來,在政績驅動下,商業地産的發展空間和炒作熱度被過分地製造和誇大,商業地産的供應與實體經濟需求的鴻溝也在不斷被拉大。
  2008年以來,我國商業地産投資一直保持15%以上的增速,特別是2010年住宅領域限購、限貸政策實施後,商業地産增速達到了30%,高於房地産行業投資平均增速;2011年商業地産投資達到7424億元,同比增長31%;2012年商業地産投資略有放緩,但增幅依然達到了25%。2013年及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將是我國商業地産前所未有的、一撥接一撥的供應高峰期。2013年,一二線城市新增零售物業將達到400~500萬平方米;2014年二線城市零售物業將達到近800萬平方米。2013年北京、上海等7大城市新推購物中心將達到2034萬平方米,是2012年開業量的2.9倍,遠遠大於零售商開店速度和國內零售額增長速度。
  但是,後續大規模供應還在持續,上述7大城市未來5年購物中心面積將至少翻一番達到8700萬平方米,而7大城市中的武漢、重慶、成都等二線城市將增長至少1.5倍;世邦魏理仕統計數據顯示,2013~2016年14個主要的大城市寫字樓存量將比2012年增長80%。目前,全球在建購物中心面積排名前十的城市中7個來自中國,主要集中在積聚能力差的二線城市。即便如此,商業地産用地供應的步伐並未放緩,K8土地網數據顯示,2013年1~6月,全國百城共推出土地3.9億平方米。其中,商業辦公用地供應增幅最大,同比增長達到42%,成交量達到496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5%,供應和成交增幅遠超住宅地産。同時,保利、華潤、綠地等一線房企在2011年以來紛紛將商業地産開發比例增加至20%~60%,而今年“新國五條”落地後仍有企業宣稱將進軍商業地産,仲量聯行2012年7月份的一份調查顯示,未來3年85%的受訪企業將增加對辦公空間的投資、77%將增加對商鋪的投資、67%的將增加對工業廠房的投資。
  過剩供應不斷累積將惡化既有的問題。截至2012年底,內地14個大城市5000萬平方米的甲級和乙級寫字樓存量中,18%即900萬平方米為過去兩年內完工。一線城市尚能維持供求平衡,而二線城市已顯露出供大於求的跡象。目前,全國二線城市寫字樓平均空置率從2010年的17%上升到目前的21%;而各地購物中心運營情況來看,瀋陽、鄭州、北京和成都的空置率分別達到24.3%、20.7%、12.7%和12.6%,而2011年這些城市寫字樓空置率還停留在5%左右;工業地産空置問題也很嚴重,突出的表現就是,隨着LED、光伏、多晶硅、風力發電等政府支持的高新技術行業走向産能過剩,行業盈利能力嚴重下滑,很多所謂的高新技術園區企業借樓宇出租收益來補貼經營虧損,做起了“二房東”。商業地産高空置率的另一面是回報率的不斷下降,2012年A股上市房企中,除持有寸土寸金核心地段商業物業的陸家嘴和外高橋等少數房企外,大多房企租金收入/營業收入的比重平均在5%左右。中國房地産報統計,北京甲級寫字樓毛收益率從2001年14%的頂點一路下滑到2012年的6.1%。
  商業地産不存在住宅地産中才有的剛性需求、改善性需求,而且除少部分零散商鋪炒作外,也基本不存在“低買高賣”的投資炒作需求,個體購買商鋪的盈利模式主要表現為“購買-持有-出租-經營-回收”,單位需求空間要小於住宅地産。因此,即使是本世紀以來商業地産進入井噴發展期,其最終也必然要與居民收入、消費增長、實體工商業等完全對接。
  不僅如此,對於商業地産運營軟實力的要求要高於住宅地産。對於住宅地産,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但商業地産卻不同,如果沒有一套懂商業地産運營的班子,沒有發動資源完成“定位、策劃、設計、招商、銷售、經營”這套流程的能力,不僅無法兌現高回報,而且會出現招商困難、經營困難、回報率低甚至虧損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同處鬧市,有的商業地産(如購物中心、綜合體或底層商鋪)人聲鼎沸,而有的卻門可羅雀。
  但是,我國商業地産井噴式發展恰恰偏離了實體經濟需求,對經營管理重視度也不夠,反而一味地靠炒作商業概念來運營土地,最終通過套現來獲得地價上漲收益。國內開發商一窩蜂地進軍商業地産是2009年住宅類地産實施限購政策以後的事情。也就是説,驅動的直接力量並非是如城市化、老齡化、消費時代自然引致的需求,而是地産上行周期中誘人的增值收益。開發模式也千篇一律,大多數開發商靠一個項目設計圖紙在不同城市和區域原版複製,沒有自己獨特的商業經營競爭力。即便是像萬達、蘇寧、SOHO、紅星美凱龍等開發商,其在商業地産上的成績很大程度上也是享受了地産升值的溢價,而非自身主業競爭實力或在商業運營和管理上的能力所引致。反觀,麥當勞之所以被稱為“擁有全球最大的商業地産王國”,並非是其具備跑馬圈地的能力,而是其科學合理的快餐製造程序迎合了工業化、城市化時代快節奏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加上其知名品牌和自持、連鎖經營模式在人口集聚方面極具競爭力。
  中購聯租售型商業房地産開發論壇上的報告顯示,78%的國內開發商採取租售結合方式進行商業地産項目運作,這意味着近8成商業地産開發商已經拋棄了只租不售的模式,這就加大了商業地産後期運營管理的難度,造成招商品牌低端化、開發商、小業主與租戶之間三重矛盾爆發、陷入糾紛、關門歇業情況時有發生。
  由於外需長期回落、地産下行周期的開啟、經濟轉型的困境、金融貨幣周期的反轉等金融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可能將暴露和擠壓商業地産泡沫,而由於商業地産與實體經濟休戚相關,其過剩問題和泡沫的破滅也可能將先於住宅地産,這可能是我國去泡沫和去杠桿過程中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國商業地産發展白皮書發布 2013-05-31
廈門商業地産井噴 2013-05-31
一季度廣東商業地産投資高速增長 2013-05-03
廣東商業地産投資高速增長 2013-05-03
永泰300億布局商業地産 2013-05-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