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長為何不找市場找財長
2013-07-18   作者:余豐慧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余豐慧

  近來,多省市一把手進京“喊窮”,拜會財政部部長,表述本省經濟底子薄,希望中央財政加大支持力度。這些省委書記、省長們接連拜會財政部主要領導的目的非常明確,尋求財力支持,具體有兩個意圖:一是直接要財力支持,主要是表述希望財政部增加轉移支付力度;二是要財政政策,比如自行發債或者專款配套款項比例等。
  從轉移支付上來説,中央財政“潛力”很大。2012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11.72萬億元,支出12.57萬億元。中央財政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4.54萬億元,佔中央本級全年財政收入的81%,佔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的74%。中央僅轉移支付一項已經成為一些省的主要收入來源。
  財政部握有這麼大的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權,這麼大一塊蛋糕,各省一把手豈能不垂涎欲滴?長期以來,許多省市縣將向中央要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甚至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列入當地全年收入計劃。
  從財政政策上來説,當前,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風險增加,整頓規範地方融資平台呼聲四起,信貸資金投向地方融資平台已經被卡死,借道信託融資也越來越難。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自主建設項目資金渠道越來越少。同時,受實體經濟不景氣拖累,財政收入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直接影響到地方財政支付。自行發放地方債是出路,也是中央鼓勵的。但這需要財政部給政策和審批,更需要財政部給予擔保、代為付息。
  改革開放至今已經35年,有些省長們仍然不找市場找財長,這一現象值得深思。
  按理説,財政資金主要來源於稅收,稅收主體是納稅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完善、發達的國家,政府財力緊缺時,首先想到的是到市場解決。會想方設法培育稅源,進一步放開市場准入,給投資者增加投資機會,鼓勵投資興辦企業,或者向納稅人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公共服務等,擴大稅源、增加稅收。一句話,找市場要財力而不是找中央政府的財政部長要資金。美國等國家實行的也都是分稅制,但是各個州向聯邦政府要財力的情況不多。而是到市場上去,到企業中去,向納稅人低三下四尋求幫助,通過增加稅收來緩解財力緊張局面。
  多省一把手不找市場找財長僅僅是第一步。如果是尋求財政轉移支付支持的話,還要找各職能部門的領導。因為,許多財政轉移支付是與專項項目配套,是以項目來確定轉移支付的,而這些項目大權又掌握在諸如:農業部、工信部、林業局等部門手中。
  多省市一把手不找市場找財長,再次警醒我們一定要加快改革經濟體制包括財稅體制,將包括財政資金在內的資源配置大權放給市場,讓省長們去找市場而不是找財長。如果建立起省長、市長、縣長找市場而不是找財長的機制體制,那麼,市場就成為省長、市長、縣長的衣食父母,他們就會好好善待市場,善待納稅人,善待企業和公民,積極培育市場和稅源。高效服務、廉潔從政等自然就伴隨而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歐盟財長就銀行救助達成協定 2013-06-28
歐盟財長會聚焦銀行清算政策 將討論建立銀行業聯盟 2013-06-27
歐元區財長就救助受困銀行指導方針達成共識 2013-06-21
美前財長保爾森:中國應及時處理房地産泡沫 2013-06-07
美前財長薩默斯建議政府提前消費 2013-06-0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