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價改的大好時機不容錯過
2013-07-17   作者:劉滿平(中國經濟學會理事,宏觀經濟評論員)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生産資料價格持續下跌,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生産既有負面影響,也為資源價格改革提供了一定空間。若能抓緊這個有利時機建立能反映市場供求狀況、資源稀缺程度以及環境治理成本的資源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當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弱化壟斷,加大節能降耗、污染減排力度,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型。

  新世紀以來我國出現了兩輪生産資料價格持續下跌:第一輪在2008年底至2009年底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期間;第二輪從2012年延續至今。看6月的新數據,生産資料出廠價同比下降3.5%,流通環節銷售價格下降5.7%。本輪生産資料價格下跌表現出持續時間長,波動幅度小,累計下跌幅度小,生産資料價格與居民消費價格兩者出現背離的特點。
  從引發生産資料價格持續下跌的背景和原因來看,在上一輪下跌期間,為盡快扭轉經濟增速下滑局面,中央以及各省市區在很短的時間內&&了強力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強調的是經濟增速。而本輪下跌,儘管同樣面臨經濟增速下滑局面,而且還面臨着比以前更加嚴峻和急迫的調整過剩産能的任務,但宏觀調控主要目標卻不僅局限於一味地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而是堅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並重,追求的是增長質量,主要通過簡政放權、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獲得改革紅利,以推動經濟增長,提高增長質量。在上一輪下跌期間,為了“保增長”,中央政府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而現在實行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固定資産投資和貨幣供應增速遠遠低於上一輪,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下滑勢必會減少生産資料的市場需求,生産資料市場的過剩矛盾更加突出。
  當前各國因自身經濟增長情況不同,採取的宏觀政策也有所不同。不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不一致、不協調,不僅會部分抵消本國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還會相互抵制、相互制約,增強國家之間政策的博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為促使本國經濟復蘇,許多國家限制進口以鼓勵和保護本國産業的發展,不同國家間貿易糾紛、衝突和摩擦日益頻繁,而我國成為世界各國貿易保護的主要受害方,前段時間爆發的歐洲同我國之間的光伏産品貿易摩擦就是一個顯例。
  筆者以為,對生産資料價格持續下跌現象,我們也該辯證地看,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生産來説,這既有負面的影響,又有積極的影響。負面影響,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生産資料價格持續下跌會進一步壓縮上游行業和企業利潤,影響其生産經營,抑制其擴大再生産,例如,煤炭、鋼鐵、有色金屬、橡膠、造船等産業近幾年由於價格下降,行業利潤大減,企業經營困難。而對於目前供不應求的行業,可能拖累其長遠發展,壓抑其生産熱情,一旦經濟正常運行,供不應求的矛盾還將會加深。那麼積極的一面呢?除了有利於降低下游工業企業生産成本,減少虧損,增加利潤,提高企業競爭力之外,至少還有以下多個方面。
  有利於緩解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壓力,保持社會的和諧穩定。此其一也。生産資料價格長期高位運行或上漲,尤其水電氣等資源性價格的持續上漲,將直接或間接增加城鄉居民消費支出,拉動居民消費價格逐步上漲。同時,下游企業繼續承受生産成本增加的能力將會達到極限,只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通過提價來轉嫁上游産品漲價的負擔。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已連續3年多保持一定幅度增長,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在生産資料出廠價格分別下跌2.5%、3%的情況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還分別上漲2.6%和2.4%,如果生産資料出廠價格止跌回升或大幅度上漲,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還會更大,社會承受力會下降。
  有利於推進節能減排,加大經濟結構調整,此其二也。對原來産能過剩、資源消耗大、對環境污染程度高的行業例如煤炭、鋼鐵、氧化鋁等行業來説,生産資料價格持續下跌將減少這些行業的利潤,增加市場競爭難度,一些企業會倒閉或破産,從而可通過市場手段推動節能減排、行業重組和産業結構調整。另外,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仍是投資拉動型,需要依靠較高增速的固定資産投資來拉動。生産資料價格持續下跌,將會影響一些工業企業擴大再生産意願和投資熱情,從這個意義上講,生産資料價格持續下跌有利於降低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型。
  為資源價格改革提供一定的空間,此其三也。前幾年生産資料持續高位運行,給水電油氣等公共事業帶來很大的成本壓力,下游資源價格上調的呼聲較強。但由於之前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較高,政府從民生考慮有意延緩了上調價格的步伐。如今生産資料持續下跌,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也不高,此時考慮調價受到的社會壓力會較小。如果等到生産資料價格止跌回升後再考慮調價,受到社會的質疑和壓力會更大。
  因此,可以説,當前生産資料價格持續下跌,正是抓緊資源價格改革的有利時機。為此,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做好“穩增長、調結構、管理通脹預期”工作,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型。
  其次,進一步調整生産資料的産能,增大市場需求,緩解生産資料産能過剩矛盾。相關職能部門應借此機會主動引導企業限産增效,以淘汰落後産能來壓縮現有産能,對新增産能要嚴格限制和優化結構。同時,適度擴大生産資料市場需求,實現生産資料市場的投資與消費協調增長、生産資料市場與消費資料市場協調增長,保持其價格的基本穩定。
  再者,繼續加大節能降耗、污染減排力度,提高生産資料的利用效率。大力推進節能技術進步和發展循環經濟,推廣先進適用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推動清潔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發展,實現“資源——産品——廢棄物——可再生資源”的良性循環。
  復次,抓緊深化生産資料領域市場機制的改革。發揮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的作用,加快建立能反映市場供求狀況、資源稀缺程度以及環境治理成本的資源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尤其是要適當提高重要資源性産品資源稅稅率和礦産資源補償費標準,促進能源資源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對石油、電力、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産業要進一步實施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弱化壟斷,以有利於形成上下游産品之間均衡、協調的價格運行機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上半年應加快資源價格改革 2013-04-11
推進資源價格改革何必畏首畏尾 2013-04-10
資源價格改革機不可失 2013-04-03
吳曉靈李揚點評政府工作報告:通脹目標為資源價格改革留出空間 2013-03-06
資源價格改革方案擇機&& 2012-03-0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