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勞工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增加19.5萬人,好於市場預期,使市場預期美聯儲削減QE存在提速可能,受此影響,國際金價大幅下跌。 4月中旬以來,中國投資者大量搶購實物黃金,使金價持續上漲,與華爾街預期相悖,媒體以中國大媽戰勝華爾街大鱷渲染。5月以來,隨着美國經濟向好,金價持續下跌,中國大媽似乎又反勝為敗了。 然而,華爾街與中國大媽對黃金的訴求是不同質的,後者是基於財富避險訴求。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有生理、安全、歸屬、被尊重、自我實現等五個層次的需求。安全需求是免遭風險、穩定生活的需求,鋻於收入穩定、資産安全等是生活穩定的重要前提,經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求。 近年來人們的生理需求得到極大滿足,但安全需求卻回落。1990年代以前,人們在鐵飯碗中得到經濟安全感,鐵飯碗逐漸被打破後,大量國企職工下崗、失業,人們又通過儲蓄存款來建立經濟安全感,但通脹又侵蝕着人們的經濟安全感,人們進入股市尋求安全,但股市動蕩證實股市不是安全避風港。 當前居民經濟安全感逐漸減弱,與對外開放的逐漸深入有一定相關性:國企職工大量下崗的年月,正是外資影響濃重的時期;而貨幣供應量快速增長、通脹居高不下,部分原因是貿易順差下外匯佔款過大。 兩方面原因造成這種相關性。其一,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國內收入分配不平等,勞動力報酬佔比偏低而企業利潤佔比偏高,導致廉價出口競爭下的貿易順差、外匯佔款過大;貧富差距拉大也是物價、房價快速上漲的主因之一。其二,全球是資本主義體系,它要靠剝奪人的安全感促使人們努力工作。馬克斯?韋伯在論述“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時指出:新教信徒不能確信自己是上帝的選民,這種不安全感促使他們不斷追求財富,以證明自己會得到拯救,同時資本主義通過失業、通脹、投資受損等方式侵蝕他們的收入、資産,令他們在不安全感中努力工作、不敢懈怠。這就産生資本主義精神。 不過,過度不安全感會使人焦慮,不利於社會穩定。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率進入下行通道,尤其是6月CPI同比上漲2.7%,較上月提高0.6個百分點。增強人們的經濟安全感,抑制通脹、改善收入分配是關鍵。當然,此時應加快構建社保防護網等公共服務體系,為居民提供免於恐慌的自由,既能護衛社會公平正義,又可助力經濟社會轉型,緩解個體安全自由,減輕居民基於現時購買力尋求跨期安全的時間成本折損,避免“中國大媽”基於安全訴求與華爾街發生力量懸殊的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