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迎來並購良機
2013-07-09   作者:周燕傑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幾年前,上市公司、大型企業還在糾結於渠道為王、現金為王的戰略。時至今日,世易時移,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發展,並購已是最佳的選擇,説“並購為王”並不為過。
  自各行業逐漸出現産能過剩伊始,從政策層面到實體經濟,都在考慮産業升級和産業結構轉型。然而,數年過去,除了少數具備核心競爭力的行業外,産業升級在多數行業只是一句空話。究其原因,很多行業並不具備産業升級的基礎和條件。
  産業升級的先決條件是技術進步,而技術進步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在産能過剩、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的生存問題都難以解決,要進行大量的研發投入幾無可能,技術進步更無從談起。
  以彩電行業發展為例,20世紀90年代,國內彩電企業達98家,品牌多達100多個,年産量3500萬台,遠遠超出國內市場需求。1995年,國內彩電的産能平均利用率只有46.1%,而且國內彩電業還面臨着外資品牌強大的市場壓力。
  經過激烈的洗牌,大部分彩電企業破産倒閉被收購,從而形成了一批實力雄厚、規模龐大、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在後期的價格戰中逐漸佔據國內市場的主要份額,松下、索尼、日立、東芝等外資品牌基本上是被迫退出了這一塊市場。完成擴張后的國內彩電企業實力大增,在液晶、等離子技術革命到來的同時,迅速調整了産業結構,完成了從CRT到平板電視的産業升級。
  反觀目前的産能過剩行業,沒有一項新的技術革命能夠大幅降低生産成本,行業內的洗牌仍不充分徹底,加上地方保護主義色彩濃厚,導致兼併重組力度不夠,無法維持行業內正常的利潤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虧損是必然的。
  近日,國務院制定&&了有關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要求要引導、推動重點領域與行業轉型和調整,探索發行優先股、開展並購貸款等方式,支持企業兼併重組,從而實施企業間的産能整合。這在政策層面上首次為並購市場打開了空間。
  198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托賓曾提出了著名的Q理論,若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值高於其購置資産的重置成本時,上市公司傾向於向外進行收購,因為發行較少的股票即可並購獲得額外的生産能力,成本比重置要低得多。而西方經濟學家的另一項研究還表明,一個國家(或行業)産業利潤率越高,産業發展速度越快,越不利於對該國(行業)的企業進行並購,反之,則有利於並購。
  目前,正是國內上市企業並購的大好時機。無論從産業結構調整還是企業規模發展的需要,抑或是高溢價的股票估值來説,向外擴張並購是大勢所趨。有數據顯示,自2012年來,僅創業板公司每兩天半即發生一起並購事件,這一數據大大超過了以往上市公司的並購頻率。
  在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抑制産能過剩、促進産業調整、升級的情況下,積極推進行業內企業的並購,已是現階段一項迫切而重要的任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上市公司理財熱乃不務正業 2013-07-08
A股千家上市公司拉響業績警報 2013-07-08
騰訊合作者大會開幕 上市公司瞄上開放平台 2013-07-03
上市公司放高利貸後患無窮 2013-07-01
上市公司放高利貸後患無窮 2013-07-0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