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表象財稅改革才能真正調結構
2013-07-08   作者:劉慧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分享到:
【字號
  國辦新&&的金融支持經濟“十條”意見,再次提出結構性矛盾。正是這個矛盾,使大量的資金放在不該放的地方,金融脫離了實體經濟。説不清是“錢荒”還是“心慌”,總之令整個市場跌宕起伏。
  其實,金融只是表象,正如海通證券李迅雷所説 “多了減點,少了加點”;而目前的結構問題,使大量收入、資源沉積在少數人和部門手裏,無法形成現實的消費與投資。要觸動深層次的“利益”靈魂,只有依靠財稅體制改革調結構。這涉及到中央與地方的利益分配調整、地方政府的職能定位等等。
  先回到1994年,當年開始推行分稅制改革:把地方財政包乾制改為分稅制;推行以增值稅為主體的流轉稅制度;改進和規範複式預算制度。當時的領導支持中央適當集中財權。
  分稅制改革以前,中國的財政情況是弱幹強支,中央財政靠地方財政上解收入過日子。實行分稅制後,中央財政收入增加了,可以把增量的大部分轉移支付給中西部地區。這有利於調整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19個省市聯手支援汶川等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就是橫向轉移支付的嘗試。
  然而,隨着分稅制改革的推行,中央通過轉移支付給地方的資金,由於缺乏監管和資金透明度不高,利益之爭導致後來出現“跑部錢進”,財政越割越碎,項目越來越細,轉移支付效率一度飽受質疑。
  當地方政府財力有所不足時,1999年我國實施新《土地管理法》,地方政府可以取得有償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收入,這屬於預算外收入。而長期缺乏收支規範與監督機制,“土地財政”之風愈演愈烈,拆遷風波層出不窮。地價抬得越高,房價也成為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據數據分析,從 2007年至2012年底,“土地財政”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在四成以上,大量融資都依附於房地産,一些地方産業園區都是地産開發模式。大多數地方融資平台本質上也是土地抵押的開發融資模式,當圈地賣房賺錢快的時候,産業升級的能力和速度就下降了。
  目前對地方政績的考核是唯GDP論,官員任期有限,地方政府要出政績,就要上大項目大工程,這都需要錢。伴隨着地方日益增長的負債,國企過剩的産能,最終都將輸送給銀行變為壞賬。而在泡沫崩潰前,必然要在公民社會的基礎上推進公共財政。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本思想當為各級政府所重視。政府應當回歸公共財政服務職能,為各种經濟成分和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為全社會提供必要的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充分體現政府的社會性和財政的公共性。
  如今經濟復蘇乏力、産業升級不足,政府應把注意力從“土地財政”轉到産業融資上,財政體制鼓勵産業創新體系,而非同構競爭。對於市場機制能有效發揮作用的領域,政府逐漸退出或不直接干預,不直接介入,以實現效率與公平的最佳結合。某市光伏産業開發的過剩,就與政府的直接干預脫不了關係。
  目前地方財政收入基本上分為一般預算收入、上級轉移支付、土地出讓收入、融資平台、地方稅收等。讓“土地財政”一下子歸零不現實,但過度依賴又透支了産業升級的利益,進而對實體經濟發展形成阻礙。
  只有公共財政的體制、中央和地方合理的利益博弈平台,才能將經濟改革推向深入。
  最近好消息連連,國債期貨獲批,最快9月中旬上市交易。日前傳出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從原來的四省市擴大至六省市,在上海、浙江、廣東、深圳之外,新增江蘇、山東兩省。所涉省市均為東部及東南沿海地區,經濟實力及財政管理能力較強,自行發債既有利這些地區降低發債成本,也可為今後向獨立承擔舉債責任及風險過渡。
  但我們仍注意到地方財政的不透明,部分融資平台公司資産質量較差、償債能力不強、資金被挪用,一些地方通過信託、融資租賃、BT和違規集資等方式變相融資現象突出。經濟發展要盤活存量,控制債務規模,切莫好大喜功,白白抹黑了地方政府的信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亟待深化財稅改革 2013-07-05
全國人大財經委:財政轉移支付需規範 亟待深化財稅改革 2013-06-28
地方債隱憂再促財稅改革 2013-05-21
財稅改革是經濟改革的重中之重 2013-04-18
亞行:財稅改革最重要最具挑戰 2013-04-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