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步入轉型陣痛期
2013-07-05   作者:馬志剛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字號
  最新公布的6月份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指數較上月均有所回落,小型製造業企業PMI連續15個月位於臨界線以下,引發了不少人對中國製造的擔憂。我們既要密切關注全球製造業競爭的新動向,採取積極措施優化信貸支持、減輕企業負擔,又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製造正在步入深度轉型調整期,沒有一些企業經營困難或壓力增大等“陣痛”,反而是不正常的。更多地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抑制和淘汰過剩落後産能,讓先進産能的作用發揮出來,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加快中國製造轉型升級,才是利長遠的抉擇。
  製造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的主體,也是在國際競爭中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我國經濟過去30多年實現高速發展,與其壯大興盛有着直接關係。然而,今日中國製造在世界市場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悄然發生變化,轉型升級大勢已無可逆轉。
  一方面,中國製造原先賴以取勝的低成本優勢日漸式微,進入到了一個成本不斷提升的新發展階段。有測算表明,近10多年,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增長4倍多。工資逐年遞增是經濟發展惠及百姓的良性結果,但對中國製造來説卻意味着挑戰。低成本所支撐的市場競爭力,隨着成本提升勢必降低。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一些勞動密集領域的跨國公司把製造環節向勞動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轉移,已經説明了這一問題。
  另一方面,全球化紅利衰減,製造業出口導向模式難以為繼。從開放的角度講,中國製造過去多年的快速成長,得益於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得益於全球製造需求的旺盛。但這些年來,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帶來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引發、加深了世界經濟的不景氣,使得原來經濟全球化紅利減弱了,這不僅體現在需求萎縮上,還體現在發達經濟體製造業的強勢回歸上,更體現在愈演愈烈的貿易保護上。這種貿易保護在光伏等領域表現得更為突出。可見,中國製造亟待通過轉型升級來適應新的全球化環境。
  轉型不是免費午餐,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加重産能過剩,就是常見代價之一。新技術替代老産品,自然會出現新老技術産能並存的情況,新能源就很典型。不僅如此,作為轉型升級重要形式的産業梯度轉移,在客觀上也會造成新老産能重疊,而去産能化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從這個角度看,PMI數據回落就是製造業向高端“蛻變”過程中再自然不過的事了。經歷了這個陣痛期,中國製造才會走得更紮實穩健。
  對待轉型期“陣痛”,往往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打開貨幣閘門、上大項目,採取行政手段,人為地把人力、物力、財力轉到製造業上來。一種是通過財稅環境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把更大力量放在發展先進産能上,運用市場機制來實現製造業的優勝劣汰。從國內外經驗教訓看,前一種態度短期內容易見實效,也容易操作,但不可持續,甚至有令産能過剩惡化的風險。面對轉型陣痛期的中國製造,應該敢於放手,容忍製造業增速的合理下降,容忍一些落後企業倒閉、破産,使政府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真正做到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這才是做強中國製造的理性態度。也只有這樣做了,中國製造才能在新一輪産業革命所帶來的轉型升級歷史機遇中不落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6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53.9% 2013-07-03
全球製造業表現陰晴不定 2013-07-03
英6月製造業PMI創新高 2013-07-02
製造業數據低迷意味着二季度經濟增速放緩 2013-07-01
美國公布6月份供應管理學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2013-07-0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