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遭反壟斷調查該警醒誰?
2013-07-03   作者:馮海寧(北京 職員)  來源:北京商報
分享到:
【字號
  發改委反壟斷局證實,該局正在對合生元、多美滋、美讚臣、惠氏、雅培、富仕蘭(美素佳兒)等奶粉企業進行價格反壟斷調查。反壟斷局稱有證據表明,這些企業的産品在中國市場價格偏高,從2008年以來漲價幅度達30%左右,已涉嫌價格縱向壟斷。廣州合生元也一起受到反壟斷調查。
  這次主要是“洋奶粉”遭遇反壟斷調查,可謂是“遲到的正義”。筆者注意到,早在2011年、2012年,媒體上就頻頻出現有關“洋奶粉”壟斷及變相壟斷的相關報道,依據是“洋奶粉”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最高達90%,價格越來越高——為原産地4倍。“洋奶粉”掌握定價權或者漲價權,必然損害中國消費者利益。
  在筆者看來,不管這次反壟斷調查的結果如何,“洋奶粉”受反壟斷調查本身已經有一定積極意義,至少對奶粉行業的有關各方是一種警醒。首先,能讓“洋奶粉”生産者與經營者明白,中國市場不僅是“金礦”,也是一個法治市場,一旦觸碰了法律“紅線”,就會受到依法調查和應有處罰。
  其次,提示有關監管部門,中國奶粉市場缺少競爭。一方面由於國産奶粉事件頻發,國産奶粉沒有對“洋奶粉”形成有效競爭,導致“洋奶粉”在國內市場佔有率最高達90%。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上的“洋奶粉”品牌、品种太少,導致的結果是,少數“洋奶粉”企業形成了寡頭壟斷。
  第三,能讓中國消費者對“洋奶粉”認識更全面更理性。“洋奶粉”在國內市場之所以很囂張,主要是因為奶粉事件導致中國消費者對國産奶粉失去信心,對“洋奶粉”盲目崇拜。之前,“洋奶粉”被曝出不少質量問題,如今又曝出價格壟斷,相信這些有損“洋奶粉”聲譽的信息會逐漸改變國內消費者的觀念。
  另外,對國産奶粉生産企業也是一種提醒。有業內人士認為,抑制“洋奶粉”價格或衝擊國內企業。這種認識看似有一定道理,但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即反壟斷調查會影響到消費者對“洋奶粉”的印象。其實,這次調查“洋奶粉”也給了國産奶粉趁機崛起的機會,就看國內企業能否把握好這個機會。
  不可否認,中國消費者購買“洋奶粉”,更重視的是安全,而不是價格。但要意識到,當“洋奶粉”的質量問題、價格問題也頻頻出現時,部分消費者恐怕要重新審視“洋奶粉”。而國産奶粉則不存在價格壟斷問題,相反還有價格優勢。如果再給國産奶粉加一把“安全鎖”,國産奶粉重新崛起的機會無疑很大。
  毫無疑問,防止“洋奶粉”價格壟斷最有效的辦法不是反壟斷調查,而是鼓勵市場充分競爭——既要鼓勵更多“洋奶粉”在國內市場競爭,更要鼓勵國産奶粉參與競爭。而國産奶粉與“洋奶粉”公平競爭的前提是,必須通過地球上最嚴格的行業標準,最嚴格的行政監管,讓國産奶粉脫胎換骨,與“洋奶粉”一較高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漲價瘋狂 美讚臣等五大洋奶粉遭發改委反壟斷調查 2013-07-02
多美滋惠氏等多個洋奶粉品牌證實遭反壟斷調查 2013-07-02
“貼牌”洋奶粉何以大行其道 2013-06-01
山寨“洋”奶粉 既丟市場又丟人! 2013-05-30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山寨“洋”奶粉 既丟市場又丟人! 2013-05-3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