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信息不透明讓購房人成潛在受害者
2013-07-03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社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自去年上半年住建部推動40個主要城市住房信息聯網後,原定於今年6月底前實現500個城市住房信息聯網的允諾,最終只聞樓梯聲,不見君下來,可以看出住房信息聯網知易行難。
  市場傾向於認為,目前城市住房信息聯網的僵局源自部分官員的阻塞,譬如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案涉374套房産,房姐、房叔等“囤房居奇”,以個案的鏡像佐證了部分官員對住房聯網和個人住房等財産查詢的諱莫如深。同時,以諸如許多城市大量老舊房産並未實現電子化,大量小産權房、央産房、自建房等不在住房信息系統內為理據,充其量證明的是住房信息的不完備性,用其詮釋城市住房聯網僵局有些隔靴搔癢。
  目前住房信息聯網旨在緩解住房信息鴻溝,降低不對稱性風險,以加快推進房市的真正市場化,使房價真正借助市場信號出清,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讓市場作為配置資源的基礎,進而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而相關消息顯示,住建部與相關城市簽訂的“數據採集和使用安全協議”中,住建部不設房屋産權查詢端口,亦不擁有查詢權限,個人住房信息的查詢權仍保留在地方政府等。
  顯然,若如此這種“局域網”式住房信息聯網,聯與不聯更多是一種宣示意義,因為即便最終聯網,一則由於信息無法確保互證,上網信息是否真實顯示一個城市和個人的狀況和偏好,很難有效確權;一則當前只有房主和房主授權才可查住房持有人信息等,很難真正作為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信號。
  撇除對住房信息聯網知易行難的成因推測,用個人財産隱私來阻塞城市住房信息的聯網,其實對住房持有人並無裨益。具體而言,住房産權的公開確權,才能降低該房屋租售的交易成本,避免産權歸屬糾紛,促進市場價格出清,使居民有效管理私産,避免部分開發商假借住房信息查詢准入而捂盤惜售,通過內部交易等,人為干擾市場供需和房價導致的市場風險。
  隨着房價脫韁式上漲和持續泡沫化,多套房持有人將同樣成為住房信息聯網阻塞的受損者,最終房市因信息不對稱而檸檬化。畢竟,信息阻塞下的房價上漲無疑是一種典型的資金市,而整個經濟金融體系的貨幣不可能持續寬鬆,滿足價差交易,最終房産的真實價值取決於其對居民居住需求的滿足,即市場房租或虛擬房租,一旦整體流動性趨緊而難以維繫房價維持泡沫高位的資金需求,房價泡沫將難以為繼。而住房信息阻塞對交易成本的抬高,將嚴重影響住房的變現能力,最終導致以個人財産隱私為由阻塞住房信息流通的多套房持有者,將成為住房信息阻塞的受損者。
  同時,隨着包括“營改增”在內的新稅制改革進一步啟動,未來向存量房開徵房産稅將是一個確定性事件,因為目前諸多城市面臨着新增建設用地空間有限等考驗,未來房産稅將作為地方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目前住建部、國土資源部正會同國務院法制辦啟動《不動産統一登記條例》起草工作,該條例既是確定房産稅徵繳所有人的基礎,又將倒逼住房産權等信息的公開透明化。
  由此可見,當前對城市住房信息聯網的阻塞和抵制,儘管為部分官員貪腐所得的灰色和黑色收入的洗白提供“避風港”,但卻導致房市在信息“暗箱”中變成一個失序且充滿泡沫風險的檸檬市,既嚴重干擾房市的市場價格出清,又將導致整個房市最終不會出現真正的贏家。因此,主動促進住房信息聯網,讓住房産權在陽光下公開透明,才真正符合各方利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給住房信息“脫敏”需要決心 2013-07-03
[網民關注]住房信息聯網: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2013-07-03
華泰股份信息披露嚴重滯後 或遭投資者起訴 2013-07-01
住建部住房信息聯網工程進展緩慢 "擴圍"任務受阻 2013-06-30
莊心一:捍衛市場信息真實性 2013-06-2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