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需立足於民生方見奇效
2013-06-28   作者:魯寧(上海 學者)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魯寧

  因商業銀行社會責任倫理和大局意識雙雙欠缺,把錢裝錯了“口袋”,上周末至本週初,國內銀行業鬧騰出一波匪夷所思的“錢荒”。由於央行從周二起開始對受連累的少數“好銀行”適度注資,“錢荒”已呈緩解態勢。輿論於是把央行的“用好增量”解讀成不得不當“奶媽”,一些人則旋即放棄了對“用好增量”的本真解析和思考。
  就在此時,國務院於本週三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推出民生改善促經濟發展之最新舉措。毫無疑問,在民間和市場對“用好增量”已缺乏研讀興趣的當口,國務院卻明確給出了何為“用好增量”的最新答案。
  國務院強調,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壓縮一般性投資,集中資金重點加強諸如棚戶區改造,既利民生改善,又可接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激發市場活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很值得市場觀察人士反思的是,由於4月份起經濟運行趨於疲軟,輿論普遍猜測國務院將不得已重祭以工業項目為主要投資對象的新一輪刺激計劃。可誰都沒有想到,國務院這一回的思路改為以改善民生作抓手、把錢用在百姓身上之穩增長新方略。發展思路之變,乃施政理念之“新”。
  國務院為此決定,在過去5年大規模“棚改”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今後5年再改造城市和國有工礦、林區、墾區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其中2013年改造300萬戶。按目前綜合改造成本每戶改造費約20萬元,今年改造300萬戶可直接産生6000億元的“改造産出”,去年全國GDP約55萬億元,6000億元的“改造産出”相當於僅此一項今年可新創約1.1%的GDP增量,同時讓300萬戶棚戶居民住上生活設施配套齊全之新房。
  這還是靜態算賬,300萬戶棚戶居民拿到新房還要裝修、購置傢具、添置家用電器等等,無疑將令諸多房地産上游産業和關聯産業跟着受益。除此之外,與“棚改”同步建設的水、電、氣、市政工程、馬路、社區、公交、商業服務、醫療、學校幼兒園等,都將因大規模“棚改”而“綱舉目張”,並創造大量新的服務類就業崗位。
  所見,穩增長政策一旦立足於民生改善這一根本,往往能收一石數鳥之“奇效”。
  之所以看好“棚改”這項經世濟民好政策,除了從現實需求層面作出上述解析,還在於洞察到“棚改”的歷史燭照。
  本輪之前,“棚改”在國內已進行兩輪。第一輪“棚改“伴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展開,起步於2004年初,選擇瀋陽市“鐵西區”為突破口,主要推動者是時任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李克強上任之初,曾經擁有新中國“‘重工裝備’第一區”的鐵西區已淪落為“鐵銹區”。常言道安居才能樂業,以持續大強度“棚改”為抓手,經10年努力,今天的鐵西區已榮登中國“高新重工裝備第一區”榮譽榜。
  第二輪“棚改”啟動於2009年3月,目的是應對2008年秋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對象擴大至全國範圍老工業區、國有林區、國有農墾區內最急於改造的集中連片“棚戶區”。歷時5年,全國棚戶區千萬居民戶直接受益。第二輪“棚改”仍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主抓。
  第三輪“棚改”即將啟動,已兩次主抓“棚改”的李克強總理已是輕車熟路。“棚改”範圍進一步擴大至全國老工業區、國有林區、國有墾區的“非集中連片棚戶區”,將使更大範圍、更多數量的棚戶居民家庭從中受益。
  新一輪“棚改”,各級政府仍是第一責任人。中央轉移支付補貼、地方動用土地儲備實行土地綜合開發仍是籌資主渠道。但有了前兩輪“棚改”之經驗,發行“棚改”專項企業債券或中期票據,企業投資“棚改”准予所得稅稅前扣除,鼓勵社會資本以投資參股、委託代建等靈活方式參與“棚改”籌資等均將被廣泛採用。
  以上舉措若紮實推進,資金有了,就業崗位有了,幾十個行業産能得已釋放,穩增長有了着落,百姓得到實惠,可謂撬動“一點”激活“一片”。而更重要的是,“棚改”還能打開諸多“政策銹鎖”,使市場化改革實質深化,最終全社會皆收穫改革紅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宗良:穩增長防風險需要兩手抓 2013-06-21
1-5月物流需求平穩增長 增速小幅回落 2013-06-20
穩增長重在增強發展活力 2013-06-18
穩增長重在增強發展活力 2013-06-18
簡政放權穩增長需注意什麼 2013-05-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