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貨幣存量的題中之義
2013-06-21   作者:韓哲  來源:北京商報
分享到:
【字號
  盤活貨幣存量於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成為中國貨幣政策的一個新信號。
  貨幣要服務實體經濟,長期以來,我們對此的理解趨於簡單,那就是央行放水。過去幾十年,我們的貨幣政策從來就不存在緊縮兩個字,而只有寬鬆和非常寬鬆的區別。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的貨幣存量就會突破百萬億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貨幣要服務實體經濟,應該理解為除了要服務經濟增長以外,也要服務經濟轉型。前者着重增加貨幣供給,後者則着眼於提高貨幣使用效率。
  當前,市場上出現所謂的“錢荒”,銀行間拆借利率大幅攀升,似乎是在對央行既不降準也不降息之舉的抱怨。一時間,崩盤聲四起,救市説甚囂,仿佛央行如果再不打開資金的龍頭,就要落下服務實體經濟不力的罪名。
  讓我們來看數據:5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5.8%,高於央行在年初定下的13%增長目標,這説明貨幣供應量並不弱。但與此同時,經濟增長確實也並不強,5月的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集體啞火。這只能説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錢並沒有徑直流向實體經濟,而是沉澱在資産市場和資本市場,比如房地産和銀行理財産品。還有就是錢分流到地方債務系統,被用來還舊債。
  也就是説,即使是央行再次祭出天量貨幣的殺招,貨幣未必就能被有效利用,未必就能直接作用於實體經濟。另一方面,貨幣放水總是算無遺策地引發通脹。這將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決策層都不願看到的局面:滯漲。
  事實上,貨幣放水最大的受益者毫無疑問是銀行,以及其他金融主體。現在他們的日子有些捉襟,是因為大手大腳的日子過慣了。錢太多,自然花的就不精細,資金使用效率就低。我們的增長,我們的改革,不是為銀行的火燒眉毛設計的,而是指向更為長久的人民利益。因此,面對當前的金融市場“錢荒”,央行應該審時度勢,也可以有針對性地緩解,但不能被這種短期市場需求所綁架,從而使貨幣政策回到放水的老路上。
  審時度勢之外,更為長遠的貨幣考慮就是回到我們剛開始的破題:貨幣既要服務實體經濟,又不能一味放水。怎麼做?我們看到了國務院的新思考,那就是如何盤活貨幣存量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盤活貨幣存量,有很多技術性的市場手段,這相對阻力小一些,金融專業人士也會紛紛獻策。但本文認為,盤活之道在於管制的突圍。管制就是我們體制的特點,賦予國有大銀行和其他國有大金融主體的壟斷地位,管制其他想進入金融領域的市場力量,造成了貨幣的“漏勺效應”。國有大行掌握着最大宗的貨幣流,卻更願意將錢貸給國有大企,他們很少直接對接大量中小企業。於是,中小企業大多是從中小銀行獲得貸款,這限制了他們的融資廣度,造成資金的饑渴;另一方面,國有大企獲得廉價貸款太過容易,以至於資金花不出去。他們選擇將資金以更高的利率貸款給中小企業(當然是通過隱蔽的方式),中小企業被迫接受更高的融資成本。事實上,各種各樣的影子銀行都在充當資金的二傳手,在解決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同時,也抬高了中小企業經營的成本。這只是表面上的市場選擇,實質是管制下的無奈之選。我們只有松開管制,讓貨幣資金便捷地、以合理價格對接實體經濟中最活躍的大量中小企業,我們貨幣使用效率才會提高,央行也才敢於不將放水變成常態。
  這應是盤活貨幣存量的題中之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百萬億貨幣存量苦待消腫 2013-04-12
百萬億貨幣存量苦待消腫 M2導致通脹預期升溫 2013-04-12
貨幣存量偏多並非就成"堰塞湖" 2013-02-08
應辯證看待我國高貨幣存量 2011-03-0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