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價格戰,小心“審美疲勞”
2013-06-21   作者:徐蕾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字號
  6月18日,因為京東店慶日而演變成各大電商們鳴鑼擊鼓、互相廝殺的首戰日。
  廝殺拼的依然是誰家促銷花樣多,誰的價格最低。數據顯示,易迅成為價格戰中降價商品佔比最高的商家,京東降價商品降幅最高。7家參戰電商中,有超過11萬件商品的價格達到歷史新低,其中亞馬遜有5.7萬多件,位居榜首。其次是京東商城和蘇寧,分別有2.3萬多件和1萬多件商品價格達到歷史新低。
  不過,從今年“6?18”各大電商的流量增長比例普遍小於去年來看,用戶對電商價格戰的敏感度正在下降。儘管電商之間口水仗打得熱鬧,但是消費者和供應商並非買賬。
  不少消費者&&“價格水分”和頻繁“價格戰”帶來審美疲勞,要理智下單。在此次電商大戰中,“先漲價後降價”的老把戲仍存在。據某機構發布的監測報告顯示,“6?18”電商價格大戰,商品價格有漲有降,截至6月18日16時,7家參與價格戰的商家中,有超過10%的商品漲價,漲價幅度在20%-30%不等。亞馬遜有3萬多件商品價格先漲後降,位居榜首。同樣先漲後降的還有京東和蘇寧。許多消費者在真正購買線上産品時才發現算到最後並沒有便宜。  
  而電商行業頻發的價格戰,也影響到了産品在線下原本就有些混亂的價格體系,線上促銷的成本最終向供應商轉嫁,已經引起供應商的強烈反彈。
  平心而論,對於電商來説,傻大黑粗的價格戰,誰都不賺錢。但是,價格戰仍是初級但有效的硬仗。這與中國消費市場不成熟有關。當幾家電商勢均力敵的時候,價格戰實際上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或許,對於電商來説,價格戰實為公關戰,以“價格戰”噱頭帶動消費者關注度,拉動消費慾望和消費力,已成為電商的標準打法。但不管怎麼説,從長遠來看,電商之間的競爭最終將走向差異化,包括貨品的差異化和服務差異化,從價格競爭回歸到價值競爭才是電商在未來競爭中的多贏之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侯恩龍:電商價格戰概念將消失 2013-06-19
業內人士稱電商價格戰傷害大 行業應多元化發展 2013-06-18
再掀價格戰背後:京東阿里巴巴IPO加速跑 2013-06-14
信用卡價格戰蔓延至國有大銀行 2013-06-13
攜程藝龍機票價格戰升級 2013-04-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